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对社会老龄化的认知 | 第8页 |
1.1.2 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模式简析 | 第8-10页 |
1.1.3 养老公寓模式简析 | 第10页 |
1.2 相关概念范围界定 | 第10-13页 |
1.2.1 如何理解“交往视角” | 第10-11页 |
1.2.2 老年公寓内部“交通空间”范围界定 | 第11页 |
1.2.3 交通空间“节点”范围界定 | 第11-12页 |
1.2.4 本文研究课题同老年公寓内功能性交往空间区别 | 第12-13页 |
1.3 研究问题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问题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3 研究课题创新性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第2章 老年人主体特征及交往空间特征浅析 | 第18-30页 |
2.1 老年人主体特征 | 第18-20页 |
2.1.1 老年人分类 | 第18-19页 |
2.1.2 老年人生理机能分析 | 第19-20页 |
2.1.3 老年人心理特征分析 | 第20页 |
2.2 老年人行为需求分析 | 第20-22页 |
2.2.1 老年人生理及心理需求分析 | 第20-21页 |
2.2.2 老年人行为活动需求分析 | 第21-22页 |
2.3 交往行为在老年公寓中的反应 | 第22-25页 |
2.3.1 老年人交往行为特征分析 | 第22-23页 |
2.3.2 老年人交往空间需求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2.3.3 老年人交往空间范围分析 | 第24-25页 |
2.4 老年公寓交往空间尺度分析 | 第25-28页 |
2.4.1 空间尺度对老年人交往行为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2 老年公寓内适宜交往空间尺度分析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老年公寓及其交通空间现状研究 | 第30-54页 |
3.1 国外老年公寓及其交通空间现状 | 第30-38页 |
3.1.1 分散式老年公寓及其交通空间 | 第31-34页 |
3.1.2 集中式老年公寓及其交通空间 | 第34-38页 |
3.2 国内老年公寓及其交通空间现状 | 第38-50页 |
3.2.1 分散式老年公寓及其交通空间 | 第38-41页 |
3.2.2 集中式老年公寓及其交通空间 | 第41-50页 |
3.3 老年公寓交通空间及节点空间总结分析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老年公寓交通节点“空间”设计 | 第54-86页 |
4.1 老年公寓交通空间交往性设计浅析 | 第54-61页 |
4.1.1 老年公寓内部老人们交往行为需求 | 第54-55页 |
4.1.2 交通空间中交往行为分布 | 第55-57页 |
4.1.3 交通空间节点交往性分析 | 第57-60页 |
4.1.4 交通空间节点设计原则 | 第60-61页 |
4.2 交通流线导向 | 第61-63页 |
4.3 交通空间中的节点空间构成形态 | 第63-75页 |
4.3.1 “点”状节点空间 | 第65-72页 |
4.3.2 “线”状节点空间 | 第72-74页 |
4.3.3 “面”状节点空间 | 第74-75页 |
4.4 交通空间中的节点空间边界形态 | 第75-79页 |
4.4.1 节点空间边界类型——凸与凹 | 第75-77页 |
4.4.2 节点空间边界属性——刚与柔 | 第77-79页 |
4.5 交通空间中的节点空间架构模式 | 第79-84页 |
4.5.1 节点空间架构层次 | 第79-81页 |
4.5.2 节点空间架构形式 | 第81-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老年公寓交通节点“环境”设计 | 第86-106页 |
5.1 领域感设计 | 第86-96页 |
5.1.1 界面装饰 | 第86-88页 |
5.1.2 家具布置 | 第88-96页 |
5.2 舒适性设计 | 第96-99页 |
5.2.3 通风设计 | 第96-97页 |
5.2.4 光线设计 | 第97-98页 |
5.2.5 色彩设计 | 第98-99页 |
5.3 便利性设计 | 第99-104页 |
5.3.1 标识引导系统设计 | 第99-102页 |
5.3.2 无障碍设计 | 第102-10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6-110页 |
6.1 本文研究主要成果总结 | 第106-107页 |
6.2 发展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