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1.1 燃料电池概述 | 第8-12页 |
1.1.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8-9页 |
1.1.2 燃料电池的优点 | 第9页 |
1.1.3 燃料电池的分类 | 第9-11页 |
1.1.4 燃料电池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第11-12页 |
1.2 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2.1 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族化合物 | 第12-14页 |
1.2.2 金属-氮-碳(M-N-C)催化剂 | 第14-17页 |
1.2.3 碳基非金属催化剂 | 第17-18页 |
1.3 多孔碳材料 | 第18-21页 |
1.4 本工作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22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3 电化学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2.4 催化剂物理表征方法 | 第24-26页 |
2.4.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XPS)测试 | 第24页 |
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测试 | 第24页 |
2.4.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测试 | 第24-25页 |
2.4.4 拉曼光谱(Ramanspectra)分析 | 第25页 |
2.4.5 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ion,XRD)分析 | 第25页 |
2.4.6 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 | 第25-26页 |
3 有机金属框架衍生的三维多级孔结构的钴/氮共掺杂碳纳米管/纳米颗粒复合物作碱性条件下的氧还原催化剂 | 第26-44页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3.2.1 二氧化硅胶体溶液的合成 | 第27页 |
3.2.2 三维多级孔结构的碳纳米管/纳米颗粒钴/氮/碳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8页 |
3.2.3 物理表征 | 第28页 |
3.2.4 电化学表征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3页 |
3.3.1 锌盐和钴盐对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29-37页 |
3.3.2 锌盐与钴盐的摩尔比对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7-41页 |
3.3.3 优化热解温度和后处理参数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氯化钠保护合成三维网络多孔碳基非金属氧还原催化剂 | 第44-52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2.1 氮掺杂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45页 |
4.2.2 物理表征 | 第45页 |
4.2.3 电化学表征 | 第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4.3.1 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 第45-47页 |
4.3.2 催化剂形貌表征 | 第47页 |
4.3.3 催化剂表面元素及状态表征 | 第47-49页 |
4.3.4 催化剂石墨化程度表征 | 第49-50页 |
4.3.5 催化剂氧还原活性表征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6页 |
附录 | 第66页 |
A.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