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4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 第9-11页 |
1.2.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1.2.2 甲醇电氧化机理 | 第10-11页 |
1.2.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面临的挑战 | 第11页 |
1.3 阳极电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3.1 铂基催化剂 | 第11-15页 |
1.3.2 非铂催化剂 | 第15-16页 |
1.4 催化剂载体材料 | 第16-22页 |
1.4.1 石墨化碳材料 | 第16-18页 |
1.4.2 杂原子掺杂碳材料载体材料 | 第18-20页 |
1.4.3 金属氧化物载体 | 第20-21页 |
1.4.4 导电聚合物载体 | 第21-22页 |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2-24页 |
2 氮掺杂多孔碳负载铂纳米颗粒用于甲醇氧化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2.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2.2.3 分级多孔氮掺杂碳负载铂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6页 |
2.3 材料形貌表征及性能表征 | 第26-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2.4.1 SEM表征 | 第28页 |
2.4.2 TEM表征 | 第28-30页 |
2.4.3 拉曼表征 | 第30页 |
2.4.4 XRD表征 | 第30-31页 |
2.4.5 BET表征 | 第31-32页 |
2.4.6 电化学活性测试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基于葡萄糖碳球/MOF为模板合成氮掺杂碳及其甲醇氧化特性研究 | 第36-46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3.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6-37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7页 |
3.2.3 中空多面体氮掺杂碳负载铂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38页 |
3.2.4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38页 |
3.3 催化剂结构及性能表征 | 第38页 |
3.3.1 催化剂的形貌及结构表征 | 第38页 |
3.3.2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3.4.1 SEM表征 | 第39-40页 |
3.4.2 TEM表征 | 第40-42页 |
3.4.3 XRD表征 | 第42-43页 |
3.4.4 XPS表征 | 第43-44页 |
3.4.5 催化剂电化学活性表征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4.1 结论 | 第46页 |
4.2 展望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