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5-23页 |
·研究动机 | 第15-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7-20页 |
·舞弊和财务舞弊 | 第17-19页 |
·董事会后续治理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路径与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第2章 制度背景 | 第23-35页 |
·上市公司反财务舞弊制度背景 | 第23-27页 |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状 | 第23-24页 |
·上市公司反财务舞弊制度 | 第24-26页 |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责任规定 | 第26-27页 |
·董事会治理制度背景 | 第27-30页 |
·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 | 第28-29页 |
·董事会制度的改进 | 第29-30页 |
·外部审计制度背景 | 第30-34页 |
·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的完成 | 第31页 |
·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展 | 第31-33页 |
·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第35-51页 |
·董事会后续治理相关理论 | 第35-44页 |
·委托代理理论与董事会后续治理 | 第35-38页 |
·现代管家理论与董事会后续治理 | 第38-39页 |
·资源依赖理论与董事会后续治理 | 第39-40页 |
·信号传递理论与董事会后续治理 | 第40-41页 |
·状态依存所有权理论与董事会后续治理 | 第41-42页 |
·风险回避理论与董事会后续治理 | 第42-43页 |
·信誉机制理论与董事会后续治理 | 第43-44页 |
·董事会后续治理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 | 第44-48页 |
·基于前景理论的分析 | 第44-45页 |
·基于锚定效应的分析 | 第45-46页 |
·基于审计风险理论的分析 | 第46-47页 |
·基于首因效应的分析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1页 |
第4章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后续治理和外部审计特征分析 | 第51-80页 |
·理论分析与假设研究 | 第51-58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规模的变化 | 第51-52页 |
·财务舞弊公司独立董事规模和比例的变化 | 第52-53页 |
·财务舞弊公司二重性的变化 | 第53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持股的变化 | 第53-54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薪酬的变化 | 第54-56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变化 | 第56-57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 | 第57-58页 |
·研究设计 | 第58-63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58-60页 |
·样本的描述 | 第60-62页 |
·变量的设计和描述 | 第62-63页 |
·研究方法的设计 | 第63页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63-75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规模配对样本T检验 | 第63页 |
·财务舞弊公司独立董事规模和比例配对样本T检验 | 第63-64页 |
·财务舞弊公司二重性配对样本T检验 | 第64-65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持股配对样本T检验 | 第65-66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薪酬配对样本T检验 | 第66-68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会议次数配对样本T检验 | 第68-69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配对样本T检验 | 第69-75页 |
·研究结论 | 第75页 |
·外部审计特征的变化 | 第75-79页 |
·审计师变更的配对样本T检验 | 第76-77页 |
·审计意见类型的配对样本T检验 | 第77页 |
·审计质量的配对样本T检验 | 第77-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后续治理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 | 第80-97页 |
·理论分析和假设研究 | 第80-86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审计师变更 | 第80-81页 |
·财务舞弊公司二重性与审计师变更 | 第81-82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长是否在公司领取薪酬与审计师变更 | 第82-83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持股与审计师变更 | 第83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审计师变更 | 第83-84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与审计师变更 | 第84-86页 |
·研究设计 | 第86-90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86-87页 |
·变量的设计和描述 | 第87-89页 |
·研究方法的设计 | 第89-90页 |
·实证结果和分析 | 第90-95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90页 |
·面板数据Logit模型回归分析 | 第90-95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95页 |
·研究结论 | 第95-97页 |
第6章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后续治理、审计师变更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 第97-119页 |
·理论分析与假设研究 | 第98-105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规模、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 | 第98-99页 |
·财务舞弊公司二重性与审计意见 | 第99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长是否在公司领取薪酬与审计意见 | 第99-100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持股、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 | 第100-101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审计意见 | 第101-102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 | 第102-105页 |
·研究设计 | 第105-109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105-106页 |
·变量的设计和描述 | 第106-108页 |
·研究方法的设计 | 第108-109页 |
·实证结果和分析 | 第109-118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109页 |
·面板数据Logit模型回归分析 | 第109-118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118页 |
·研究结论 | 第118-119页 |
第7章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后续治理、审计师变更和审计意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 第119-145页 |
·理论分析和假设研究 | 第119-127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规模、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 | 第119-120页 |
·财务舞弊公司二重性与审计质量 | 第120-121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长是否在公司领取薪酬与审计质量 | 第121-122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持股、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 | 第122-123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会议次数、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质量 | 第123-124页 |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审计师变更、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质量 | 第124-127页 |
·研究设计 | 第127-132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127-128页 |
·变量的设计和描述 | 第128-131页 |
·研究方法的设计 | 第131-132页 |
·实证结果和分析 | 第132-143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132-133页 |
·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 | 第133-143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143页 |
·研究结论 | 第143-145页 |
第8章 结语 | 第145-153页 |
·结论 | 第145-147页 |
·治理建议 | 第147-150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50-151页 |
·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51-153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53-154页 |
附录 | 第154-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7页 |
后记 | 第167-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