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英汉注释表 | 第9-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僵蚕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1.1 僵蚕的基原 | 第15-16页 |
1.1.2 僵蚕的药理作用 | 第16-18页 |
1.1.3 僵蚕的临床疗效 | 第18页 |
1.2 僵蚕有效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1 蛋白质 | 第18-19页 |
1.2.2 核苷、碱基类 | 第19页 |
1.2.3 草酸铵 | 第19页 |
1.2.4 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 第19页 |
1.2.5 白僵菌素 | 第19-20页 |
1.3 僵蚕源功能肽 | 第20-21页 |
1.3.1 ACE抑制肽 | 第20-21页 |
1.3.2 抗菌蛋白和抗菌肽 | 第21页 |
1.3.3 家蚕瘫痪肽 | 第21页 |
1.4 ACE抑制肽的制备 | 第21-23页 |
1.4.1 合成法制备ACE抑制肽 | 第21-22页 |
1.4.2 酶解法制备ACE抑制肽 | 第22-23页 |
1.4.3 辅助酶法制备ACE抑制肽 | 第23页 |
1.5 本课题的立项背景和意义 | 第23-24页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僵蚕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研制 | 第25-39页 |
2.1 主要仪器与材料 | 第25页 |
2.1.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2.1.2 主要材料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1 文献沿革 | 第25-26页 |
2.2.2 形态指标测定及统计分析 | 第26页 |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8页 |
2.3.1 文献沿革 | 第26-31页 |
2.3.1.1 基原变迁 | 第26-28页 |
2.3.1.2 产地变迁 | 第28-29页 |
2.3.1.3 规格修治 | 第29-31页 |
2.3.2 僵蚕市场调查结果 | 第31-34页 |
2.3.2.1 僵蚕形态参数分析 | 第31-33页 |
2.3.2.2 僵蚕断面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2.3.3 僵蚕产地调查结果 | 第34-36页 |
2.3.4 僵蚕药材标准草案制定 | 第36-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不同等级僵蚕化学成分分析 | 第39-54页 |
3.1 主要仪器与材料 | 第39-41页 |
3.1.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9-40页 |
3.1.2 主要材料 | 第40-41页 |
3.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3.2.1 僵蚕样品准备 | 第41页 |
3.2.2 草酸铵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3.2.3 白僵菌素含量测定 | 第42页 |
3.2.4 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42页 |
3.2.5 蛋白质提取 | 第42页 |
3.2.6 蛋白质分部盐析 | 第42-43页 |
3.2.7 TCA/丙酮法沉淀蛋白 | 第43页 |
3.2.8 蛋白质电泳(Tricine-SDS-PAGE)及凝胶分析 | 第43页 |
3.2.9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 | 第43页 |
3.2.1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3-44页 |
3.2.11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4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3页 |
3.3.1 僵蚕草酸铵含量测定 | 第44页 |
3.3.2 僵蚕白僵菌素含量测定 | 第44-45页 |
3.3.3 僵蚕氨基酸含量分布 | 第45-46页 |
3.3.4 僵蚕蛋白质Tricine-SDS-PAGE分析 | 第46-48页 |
3.3.5 僵蚕蛋白质HPLC分析 | 第48-51页 |
3.3.6 僵蚕蛋白质FTIR分析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僵蚕ACE抑制肽的研究 | 第54-72页 |
4.1 主要仪器与材料 | 第54-55页 |
4.1.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4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54-55页 |
4.1.3 主要溶液配制 | 第5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5-59页 |
4.2.1 僵蚕蛋白质提取 | 第55页 |
4.2.2 僵蚕蛋白酶解物的制备 | 第55-56页 |
4.2.3 ACE的制备及酶活测定 | 第56-57页 |
4.2.4 Bradford法定蛋白质含量 | 第57页 |
4.2.5 ACE体外抑制活性的测定 | 第57页 |
4.2.6 马尿酸(HA)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7-58页 |
4.2.6.1 HA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57页 |
4.2.6.2 精密度 | 第57页 |
4.2.6.3 加样回收率 | 第57-58页 |
4.2.6.4 色谱条件 | 第58页 |
4.2.7 响应面法设计 | 第58页 |
4.2.8 蛋白质电泳(Tricine-SDS-PAGE)及凝胶分析 | 第58页 |
4.2.9 ACE抑制肽的制备 | 第58-59页 |
4.2.10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 | 第59页 |
4.2.1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59页 |
4.2.12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5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9-71页 |
4.3.1 蛋白质的标准曲线 | 第59-60页 |
4.3.2 色谱行为 | 第60-62页 |
4.3.2.1 标准曲线与检测限 | 第61页 |
4.3.2.2 HA精密度实验 | 第61页 |
4.3.2.3 HA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61-62页 |
4.3.3 单因素分析 | 第62-64页 |
4.3.3.1 酶解时间对ACE抑制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3.2 酶底比([E]/[S])对ACE抑制率的影响 | 第63页 |
4.3.3.3 pH对ACE抑制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4 响应面法条件优化 | 第64-67页 |
4.3.5 验证试验 | 第67-68页 |
4.3.6 酶解样品的Tricine-SDS-PAGE分析 | 第68页 |
4.3.7 酶解样品的FTIR分析 | 第68-69页 |
4.3.8 ACE抑制肽的FTIR分析 | 第69-70页 |
4.3.9 ACE抑制肽的HPLC分析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结论 | 第72-73页 |
5.2 本课题创新点 | 第73页 |
5.3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83页 |
附录一 僵蚕商品规格标准草案 | 第83-88页 |
附录二 四个市场市售僵蚕形态指标数据表 | 第88-102页 |
附录三 四个产区僵蚕形态指标数据表 | 第102-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