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婚姻法论文

探究《反家庭暴力法》中的救济机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3-15页
1 《反家庭暴力法》救济机制概述第15-20页
    1.1 救济机制适用主体第15-16页
        1.1.1 家庭成员第15页
        1.1.2 共同生活的非家庭成员第15-16页
    1.2 救济机制适用类型第16-17页
    1.3 救济机制立法现状第17-20页
        1.3.1 立法背景第17-18页
        1.3.2 创设意义第18-19页
        1.3.3 实施现状第19-20页
2 《反家庭暴力法》救济机制主要内容及存在问题第20-31页
    2.1 行政制度第20-23页
        2.1.1 强制报告制度第20-21页
        2.1.2 公安告诫制度第21-22页
        2.1.3 临时庇护制度第22-23页
        2.1.4 行政责任第23页
    2.2 司法干预第23-26页
        2.2.1 撤销监护制度第23-24页
        2.2.2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第24-25页
        2.2.3 证据制度第25-26页
        2.2.4 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第26页
    2.3 社会参与第26-27页
        2.3.1 人民调解制度第26页
        2.3.2 多部门联动机制第26-27页
    2.4 救济范围有待扩大第27-28页
        2.4.1 适用主体:“离婚后暴力”规定不足第27页
        2.4.2 家暴类型:类型模糊,未涉及“性暴力”第27-28页
    2.5 救济制度有待完善第28-30页
        2.5.1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细则不明第28-29页
        2.5.2 临时庇护所功能单一第29页
        2.5.3 举证困难问题未有效解决第29-30页
    2.6 法律责任有待理清第30-31页
3 典型国家和地区家庭暴力救济机制第31-40页
    3.1 美国第31-33页
        3.1.1 立法第31-32页
        3.1.2 司法第32-33页
        3.1.3 社会救助第33页
    3.2 英国第33-35页
        3.2.1 立法第33-34页
        3.2.2 司法第34-35页
        3.2.3 社会救助第35页
    3.3 中国台湾第35-37页
        3.3.1 立法第36页
        3.3.2 司法第36-37页
        3.3.3 社会救助第37页
    3.4 典型国家和地区家庭暴力救济机制比较总结第37-40页
        3.4.1 立法第38页
        3.4.2 司法第38-39页
        3.4.3 社会救助第39-40页
4 《反家庭暴力法》救济机制完善建议第40-46页
    4.1 扩大家庭暴力救济范围第40-41页
        4.1.1 扩大主体保护范围:前配偶第40页
        4.1.2 扩大家庭暴力的种类:经济暴力和性暴力第40-41页
    4.2 明确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细则第41-42页
    4.3 完善临时庇护中心功能第42页
    4.4 建立家庭暴力损害赔偿制度第42-43页
    4.5 完善证据制度第43-46页
        4.5.1 降低证明标准第43-44页
        4.5.2 引进专家证人制度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导师简介第51-52页
附录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对妇女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下一篇: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