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7致密油体积压裂裂缝网络评价方法探索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思路 | 第11-1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技术思路 | 第11-12页 |
第2章 储层特征 | 第12-34页 |
2.1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2-13页 |
2.1.1 孔隙度和渗透率 | 第12-13页 |
2.1.2 综合压缩系数 | 第13页 |
2.2 储层岩石力学特征 | 第13-16页 |
2.2.1 泊松比和杨氏模量 | 第13-15页 |
2.2.2 储层地应力分析 | 第15-16页 |
2.3 脆性指数计算 | 第16-19页 |
2.4 天然裂缝的影响 | 第19-22页 |
2.5 裂缝复杂性指数 | 第22-34页 |
2.5.1 裂缝复杂性指数 | 第22-24页 |
2.5.2 线密度、面密度、体密度的定义 | 第24页 |
2.5.3 FCF指数和FSRV指数 | 第24-34页 |
第3章 裂缝线密度解析模型方法建立与计算 | 第34-39页 |
3.1 三维解析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3.2 预测流程及相关程序 | 第36-37页 |
3.3 裂缝线密度计算软件的编制 | 第37-39页 |
第4章 缝网评价方法的初步探索 | 第39-69页 |
4.1 微地震监测与缝网形态 | 第39-41页 |
4.2 裂缝形态拟合与模型校正 | 第41-47页 |
4.2.1 宁108井 | 第41-45页 |
4.2.2 新312井 | 第45-47页 |
4.3 地质因素对缝网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1 储层基质渗透率 | 第47-48页 |
4.3.2 孔隙度 | 第48-49页 |
4.3.3 地层厚度 | 第49页 |
4.4 施工因素对缝网的影响 | 第49-69页 |
4.4.1 排量 | 第50-56页 |
4.4.2 液量 | 第56-57页 |
4.4.3 砂比 | 第57-62页 |
4.4.4 前置液百分数 | 第62-67页 |
4.4.5 压裂液黏度 | 第67-6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