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1.2.1 对断裂参数的研究 | 第8-13页 |
1.2.2 对断裂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3-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含裂纹管道的断裂评价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线弹性断裂理论 | 第17-20页 |
2.1.1 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 | 第17-19页 |
2.1.2 基于应力强度因子的断裂判据 | 第19-20页 |
2.2 弹塑性断裂理论 | 第20-22页 |
2.2.1 J积分的概念 | 第20-22页 |
2.2.2 基于J积分的断裂判据 | 第22页 |
2.3 塑性极限载荷分析理论 | 第22页 |
2.4 含裂纹管道的断裂评价方法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基于断裂理论的管道外表面环向裂纹模型 | 第25-34页 |
3.1 断裂的有限元构造 | 第25-26页 |
3.2 管道表面裂纹模型 | 第26-29页 |
3.2.1 几何模型及参数 | 第26-27页 |
3.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27-28页 |
3.2.3 边界及载荷条件 | 第28-29页 |
3.3 模型的验证和改进 | 第29-33页 |
3.3.1 与应力强度因子手册的对比 | 第29-30页 |
3.3.2 与BS7910的对比 | 第30-32页 |
3.3.3 模型的改进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环焊缝表面裂纹的裂纹驱动力 | 第34-47页 |
4.1 强度匹配 | 第34-36页 |
4.2 GE-EPRI方法 | 第36-37页 |
4.3 环焊缝裂纹模型 | 第37-39页 |
4.3.1 尺寸设置 | 第37-38页 |
4.3.2 材料设置 | 第38-39页 |
4.4 环焊缝表面裂纹的h_1因子 | 第39-46页 |
4.4.1 h_1因子的评估 | 第39-42页 |
4.4.2 考虑裂纹形状和强度匹配对h_1因子的影响 | 第42-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断裂评价方法及应用 | 第47-59页 |
5.1 参考应力法 | 第47-48页 |
5.2 极限载荷 | 第48-53页 |
5.3 基于FAD的缺陷评价曲线 | 第53-55页 |
5.3.1 材料特定曲线 | 第53-54页 |
5.3.2 包含焊缝强度匹配的高级曲线 | 第54-55页 |
5.4 极限裂纹尺寸 | 第55-58页 |
5.4.1 管道形状及材料属性 | 第55页 |
5.4.2 预测方法的对比 | 第55-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