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基因编辑技术介导的基因删除与替换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1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第11-18页
        1.1.1 归巢核酸酶技术第12-13页
        1.1.2 锌指核酸酶技术第13-14页
        1.1.3 类转录激活效应因子核酸酶技术第14-15页
        1.1.4 CRISPR/Cas9技术第15-17页
        1.1.5 基因组编辑技术创制突变类型第17-18页
    1.2 miRNA作用机制第18-20页
        1.2.1 AtMIR169a简介第19-20页
2 引言第20-21页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页
    2.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1-29页
    3.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3.1.1 材料背景第21页
        3.1.2 菌种与载体第21页
        3.1.3 试剂第21页
        3.1.4 仪器设备第21-22页
    3.2 CRISPR/Cas9识别靶位点分析第22页
        3.2.1 基因删除系统靶位点选择第22页
    3.3 AtMIR169a和AtMIR827a基因删除第22-27页
        3.3.1 基因删除载体构建第22-23页
        3.3.2 质粒转化农杆菌第23-24页
        3.3.3 拟南芥的种植与遗传转化第24页
        3.3.4 转基因植株基因组提取第24页
        3.3.5 删除突变体筛选及其遗传鉴定第24-25页
        3.3.6 mir169a删除纯合突变体Northernblot实验第25-26页
        3.3.7 mir169a删除纯合突变体干旱胁迫处理与表型鉴定第26-27页
    3.4 AtTFL1基因特定区域替换第27-29页
        3.4.1 基因替换系统删除载体构建第27页
        3.4.2 基因替换系统修复模板载体构建第27-28页
        3.4.3 载体共转农杆菌第28页
        3.4.4 基因替换突变体筛选与鉴定第28页
        3.4.5 基因替换突变体eGFP表达鉴定第28-29页
4 结果分析第29-38页
    4.1 CRISPR/Cas9识别靶位点分析第29-31页
    4.2 AtMIR169a和AtMIR827a基因删除体系建立与验证第31-34页
        4.2.1 AtMIR169a和AtMIR827a基因删除效率与稳定遗传分析第31-32页
        4.2.2 AtMIR169a和AtMIR827a基因删除突变体基因型分析第32-33页
        4.2.3 mir169a纯合删除突变体Northernblot分析第33-34页
        4.2.4 mir169a纯合删除突变体受干旱胁迫处理及表型鉴定第34页
    4.3 AtTFL1基因特定区域替换系统的建立与验证第34-38页
        4.3.1 基因替换突变体的检测第35-36页
        4.3.2 基因替换突变体的筛选第36-37页
        4.3.3 基因替换突变体eGFP表达鉴定第37-38页
5 讨论第38-40页
    5.1 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意义第38页
    5.2 基于双sgRNA向导的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删除体系对于植物miRNA研究的意义第38页
    5.3 基于同源重组修复策略的基因替换体系对于基因工程发展的意义第38-40页
6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50页
作者简介第50-51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地区温室红树莓和黑莓促早栽培技术研究
下一篇:定量多肽组学研究过氧化氢诱导的酿酒酵母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