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换热设备论文

高效换热管的完整性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说明第15-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6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页
    1.2 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概述第18-19页
    1.3 高效换热管种类及发展概述第19-24页
        1.3.1 扩展表面法第19-23页
        1.3.2 管内插入物第23页
        1.3.3 表面多孔管第23-24页
    1.4 有限元法及其应用概述第24-25页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高效换热管轴向刚度研究第26-60页
    2.1 缩放管轴向刚度研究第26-35页
        2.1.1 缩放管有限元模型第26-28页
        2.1.2 几何参数变化对缩放管刚度的影响第28-30页
        2.1.3 缩放管刚度表征系数公式拟合第30-32页
        2.1.4 缩放管刚度实验验证第32-35页
    2.2 螺旋槽管轴向刚度研究第35-40页
        2.2.1 螺旋槽管有限元模型第35-37页
        2.2.2 几何参数变化对螺旋管刚度的影响第37-38页
        2.2.3 螺旋槽管刚度表征系数公式拟合第38-39页
        2.2.4 螺旋槽管刚度实验验证第39-40页
    2.3 T型翅片管轴向刚度研究第40-47页
        2.3.1 T型翅片管有限元模型第40-42页
        2.3.2 几何参数变化对T型翅片管刚度的影响第42-44页
        2.3.3 T型翅片管刚度表征系数公式拟合第44-46页
        2.3.4 T型翅片管刚度实验验证第46-47页
    2.4 菱型翅片管轴向刚度研究第47-53页
        2.4.1 菱型翅片管有限元模型第47-49页
        2.4.2 几何参数变化对菱型翅片管刚度的影响第49页
        2.4.3 菱型翅片管刚度表征系数公式拟合第49-51页
        2.4.4 菱型翅片管刚度实验验证第51-53页
    2.5 螺纹管轴向刚度研究第53-59页
        2.5.1 螺纹管有限元模型第53-54页
        2.5.2 几何参数变化对螺纹管刚度的影响第54-56页
        2.5.3 螺纹管刚度表征系数公式拟合第56-58页
        2.5.4 螺纹管刚度实验验证第58-59页
    2.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三章 高效换热管在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第60-88页
    3.1 缩放管在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第60-65页
        3.1.1 缩放管的应力分布规律第60-62页
        3.1.2 结构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第62-63页
        3.1.3 各向应力增大系数公式拟合及验证第63-65页
    3.2 螺旋槽管在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第65-70页
        3.2.1 螺旋槽管的应力分布规律第65-67页
        3.2.2 结构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第67-68页
        3.2.3 各向应力增大系数公式拟合及验证第68-70页
    3.3 T型翅片管在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第70-75页
        3.3.1 T型翅片管的应力分布规律第70-71页
        3.3.2 结构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第71-73页
        3.3.3 各向应力增大系数公式拟合及验证第73-75页
    3.4 菱型翅片管在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第75-80页
        3.4.1 菱型翅片管的应力分布规律第75-77页
        3.4.2 结构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第77-78页
        3.4.3 各向应力增大系数公式拟合及验证第78-80页
    3.5 螺纹管在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第80-86页
        3.5.1 螺纹管的应力分布规律第80-82页
        3.5.2 结构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第82-83页
        3.5.3 各向应力增大系数公式拟合及验证第83-86页
    3.6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四章 高效换热管的疲劳、金相及残余应力分析第88-98页
    4.1 高效换热管的疲劳分析第88-91页
    4.2 高效换热管的金相分析第91-95页
    4.3 高效换热管的残余应力分析第95-96页
    4.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8-100页
    5.1 主要结论第98-99页
    5.2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6-108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08-110页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液膜在竖直加热壁面流动与波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柴油机变负荷工况故障预警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