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依据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5页 |
二、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构建 | 第15-25页 |
(一)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5-17页 |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人民主体地位思想 | 第15-16页 |
2、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第16-17页 |
(二)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形成逻辑 | 第17-19页 |
1、新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 第17-18页 |
2、新思想体现的形成逻辑 | 第18-19页 |
(三)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 第19-25页 |
1、贯穿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 第19-21页 |
2、强调依靠人民的动力原则 | 第21-23页 |
3、体现共同富裕的最终归宿 | 第23-25页 |
三、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意义 | 第25-38页 |
(一)确立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后的社会发展方向 | 第25-28页 |
1、人民的需要是促使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动因 | 第25-26页 |
2、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方案 | 第26-28页 |
(二)重申了实现“中国梦”的方法论依据 | 第28-30页 |
1、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 | 第28-29页 |
2、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主体是人民 | 第29-30页 |
(三)深化了新理念新战略的目标追求 | 第30-35页 |
1、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 第30-32页 |
2、深化新发展理念的落实要求 | 第32-33页 |
3、推进政治建设的有效开展 | 第33-35页 |
(四)创新了把握民生事业的理论体系 | 第35-38页 |
1、以新理论指导发展,保障民生福祉 | 第35-36页 |
2、以理论创新指导人民实践创新 | 第36-38页 |
四、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哲学思考 | 第38-47页 |
(一)彻底的唯物史观体现人民主体地位 | 第38-42页 |
1、解放生产力满足人民需要 | 第38-39页 |
2、实事求是了解人民现实需求 | 第39-41页 |
3、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民生问题 | 第41-42页 |
(二)改革原则的运行逻辑中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 | 第42-47页 |
1、改革的遵循原则 | 第42-44页 |
2、辩证的运行逻辑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