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4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9页 |
1.2 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9-20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 第21-49页 |
2.1 自适应阵列处理的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2.1.1 窄带信号阵列模型 | 第21-24页 |
2.1.2 阵列方向图 | 第24页 |
2.2 波束形成技术 | 第24-46页 |
2.2.1 均匀加权ULA阵 | 第24-29页 |
2.2.2 常规波束形成 | 第29-32页 |
2.2.3 统计最优波束形成 | 第32-41页 |
2.2.4 导向矢量失配对最优波束形成器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2.2.5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43-46页 |
2.3 自适应旁瓣相消器 | 第46-48页 |
2.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旁瓣相消抑制宽带干扰 | 第49-61页 |
3.1 宽带阵列 | 第49-55页 |
3.1.1 宽带信号阵列模型 | 第49-50页 |
3.1.2 色散现象 | 第50-55页 |
3.2 宽带干扰对旁瓣相消性能的影响 | 第55-60页 |
3.2.1 自适应自由度的分析 | 第55-58页 |
3.2.2 宽带干扰下的旁瓣相消 | 第58-60页 |
3.3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稳健的宽带干扰抑制算法 | 第61-81页 |
4.1 基于加延时节的宽带干扰抑制算法 | 第61-69页 |
4.1.1 基本原理 | 第61-63页 |
4.1.2 延时节大小的选择 | 第63-67页 |
4.1.3 实验结果 | 第67-69页 |
4.2 基于FFT变换的宽带干扰抑制算法 | 第69-74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69-73页 |
4.2.2 实验结果 | 第73-74页 |
4.3 两种算法的等效性 | 第74-80页 |
4.4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1-82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