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一、合作办税概念 | 第14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第四节 研究架构与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五节 可能的贡献及其不足 | 第17-18页 |
一、可能的贡献 | 第17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国税地税合作办税缘起及其发展 | 第18-22页 |
第一节 我国国税地税合作办税的缘起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我国国税地税合作办税的发展 | 第19-22页 |
一、《合作规范(1.0版)》时期 | 第20页 |
二、《合作规范(2.0版)》时期 | 第20页 |
三、《合作规范(3.0版)》时期 | 第20页 |
四、《合作规范(4.0版)》时期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山东省菏泽市国税地税合作办税现状及困境 | 第22-34页 |
第一节 山东省菏泽市国税地税合作办税现状 | 第22-25页 |
一、联合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保障合作顺利开展 | 第22页 |
二、建立“一厅两税通办”新模式,提高办税效率 | 第22-23页 |
三、携手地方政府,创造良好合作环境 | 第23页 |
四、多领域开展合作事项,业务相互渗透 | 第23-24页 |
五、多渠道征集涉税信息,降低税收征管风险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山东省菏泽市国税地税合作困境 | 第25-34页 |
一、合作办税意识不强 | 第25-27页 |
二、合作办税信息资源共享不畅 | 第27-28页 |
三、合作办税成效差强人意 | 第28-30页 |
四、合作办税考评机制不健全 | 第30-31页 |
五、合作办税受人才因素限制 | 第31-32页 |
六、合作办税受信息技术因素制约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山东省菏泽市国地税合作办税问题成因分析 | 第34-40页 |
第一节 合作办税宣传教育缺乏针对性 | 第34页 |
第二节 合作事项缺乏可行性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合作办税配套机制不完善 | 第35-36页 |
一、日常沟通机制不完善 | 第35页 |
二、风险应对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三、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 | 第36页 |
第四节 合作办税部门本位主义思想短期无法完全根除 | 第36-37页 |
一、两个部门隶属关系不同 | 第36-37页 |
二、税收管理员的传统思维习惯难以改变 | 第37页 |
三、部门利益冲突短期无法根除 | 第37页 |
第五节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 第37-40页 |
第五章 国内国税地税合作办税经验及启示 | 第40-43页 |
第一节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区的经验 | 第40-41页 |
一、顶层设计,规划引领 | 第40页 |
二、找寻切入点,循序渐进推进 | 第40页 |
三、建章立法,保障合作高速运行 | 第40页 |
四、共享涉税资源,畅通交流渠道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区的启示 | 第41-43页 |
一、建立国地税合作应对机制,将合作事项制度化 | 第41页 |
二、聚合国地税征管信息系统,关注面向纳税人基层改革创新 | 第41-42页 |
三、结合征管体制改革,规范国地税征管职责和机构设置 | 第42页 |
四、强化合作保障,通过顶层设计为共建提供人财物支持 | 第42-43页 |
第六章 山东省菏泽市国税地税合作思路及治理措施 | 第43-51页 |
第一节 对山东省菏泽市国税地税深化合作思路 | 第43-44页 |
一、长期思路 | 第43页 |
二、短期思路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提升山东省菏泽市国税地税合作办税水平的措施 | 第44-51页 |
一、增强合力,建立国地税合作长效机制 | 第44-45页 |
二、多措并举,畅通信息获取渠道 | 第45-46页 |
三、加强可行性分析,强化线下线上服务 | 第46-48页 |
四、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横向考核 | 第48-49页 |
五、循序渐进,加速培养复合型人才 | 第49-50页 |
六、强化技术支撑,准确获取一手数据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