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论文--唯物辩证法论文

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辩证法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言第18-31页
    一、“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及探讨辩证法之缘由第18-19页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9-31页
第一章 生存论辩证法诞生的理论语境与现实历史第31-61页
    第一节 由“形而上学”向“认识论”的逻辑转变第31-38页
        一、以“本原”为主题的辩证法第31-34页
        二、以“认识”为主题的辩证法第34-38页
    第二节 由“认识论”向“存在论”的逻辑转变第38-46页
        一、创建新型逻辑的辩证法第38-42页
        二、辩证法的存在论蜕变第42-46页
    第三节 由“存在论”向“生存论”的逻辑转变第46-51页
        一、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发现理论新境域第47-50页
        二、生存论与存在论的关系理解第50-51页
    第四节 作为生存论辩证法的现实线索第51-59页
        一、精神思想的变化第51-54页
        二、政治解放后的二元分裂第54-57页
        三、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二章 马克思辩证法的革命性变革第61-77页
    第一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批判与改造第61-68页
        一、对概念辩证法的批判即对黑格尔本体论的批判第61-65页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改造第65-68页
    第二节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根基及其批判新视域第68-75页
        一、资本主义现实历史——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新视域第68-73页
        二、实践原则——马克思辩证法的根基第73-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三章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生存论阐释第77-106页
    第一节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辩证法的产生第77-83页
        一、辩证法的时代印记第78-80页
        二、辩证法的无根状态第80-83页
    第二节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基——社会历史第83-92页
        一、社会历史的生成性第84-85页
        二、社会历史的关系性第85页
        三、社会历史的总体性第85-92页
    第三节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辩证法的现实指向第92-99页
        一、阶级意识与暴力革命第92-95页
        二、文化霸权与“阵地战”第95-96页
        三、具体的乌托邦和新革命道路第96-99页
    第四节 生存论辩证法的人道主义倾向和价值关怀第99-104页
        一、批判物化而拯救主体第99-102页
        二、预设前提而高扬价值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四章 法兰克福学派辩证法及其生存论基础第106-130页
    第一节 辩证法的产生环境——社会结构之变化第106-111页
        一、国家渗透经济领域第106-108页
        二、科技统治代替政治统治第108-109页
        三、阶级结构的变化第109-111页
    第二节 启蒙辩证法的生存论指向——现代西方文化批判第111-119页
        一、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主人精神”第111-113页
        二、工具理性和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第113-117页
        三、文化工业的操纵力量第117-119页
    第三节 启蒙辩证法的旨归——重建人的生存方式以实现新启蒙第119-122页
        一、恢复人的主体性以重建社会统一体第119-121页
        二、恢复人的实践创造性以重建启蒙批判精神第121-122页
    第四节 批判同一性哲学——否定辩证法生存论视域的呈现路径第122-128页
        一、由奥斯维辛集中营引发对同一性的批判第123-124页
        二、商品交换——同一性哲学的现实历史基础第124-125页
        三、拯救“非同一性”引入“星丛”概念第125-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五章 萨特人学辩证法的生存论性质第130-151页
    第一节 人学辩证法萌生的理论与现实第130-139页
        一、焦虑不安的时代第130-132页
        二、萨特与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交汇的现实与经验第132-134页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空场第134-137页
        四、肯定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第137-139页
    第二节 人学辩证法的确立第139-144页
        一、对“自然辩证法”的批判第139-140页
        二、人学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总体化第140-142页
        三、“前进—逆溯”的方法第142-144页
    第三节 人学辩证法的现实指向第144-149页
        一、匮乏导致实践-惰性第144-148页
        二、克服匮乏寻找集团辩证法第148-149页
    本章小结第149-151页
第六章 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生存论指向第151-165页
    第一节 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传统知性形而上学的否定和超越第151-154页
        一、生存论辩证法对自然主义化的批判第151-152页
        二、生存论辩证法对科学化、实证化的批判第152-154页
    第二节 社会历史——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重新奠定第154-160页
        一、根植社会历史以对话现实生活第155-157页
        二、辩证法性质的重新释义第157-160页
    第三节 生存论辩证法的价值重建第160-165页
        一、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变迁第161-163页
        二、重建价值共识弘扬生命自由第163-165页
结语第165-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4-175页
致谢第175-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楚簡文字“篆變”現象及相關問題研究
下一篇:国检体系下的沥青路面养护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