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遗产桥梁的价值及其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8-4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4页 |
1.2 概念阐述 | 第24-3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31-4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42-4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2 遗产桥梁在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 | 第48-88页 |
2.1 遗产桥梁的范畴 | 第48-50页 |
2.2 世界遗产认证体系中的遗产桥梁 | 第50-68页 |
2.3 中国遗产体系中的遗产桥梁 | 第68-82页 |
2.4 其它国家遗产体系中的遗产桥梁 | 第82-8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3 活态遗产桥梁的价值标准 | 第88-107页 |
3.1 原真性 | 第88-91页 |
3.2 完整性 | 第91-94页 |
3.3 延续性 | 第94-99页 |
3.4 科技性 | 第99-101页 |
3.5 多样性 | 第101-10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4 活态遗产桥梁的价值内涵借鉴 | 第107-144页 |
4.1 遗产的普遍价值内涵借鉴 | 第107-111页 |
4.2 工业遗产的价值内涵借鉴 | 第111-116页 |
4.3 历史园林的价值内涵借鉴 | 第116-118页 |
4.4 建筑遗产的价值内涵借鉴 | 第118-122页 |
4.5 历史城镇的价值内涵借鉴 | 第122-130页 |
4.6 遗产桥梁的价值内涵及其评价体系借鉴 | 第130-138页 |
4.7 活态遗产桥梁价值内涵的聚类构建 | 第138-144页 |
5 活态遗产桥梁的价值构成 | 第144-170页 |
5.1 历史价值 | 第144-147页 |
5.2 科技价值 | 第147-153页 |
5.3 艺术价值 | 第153-158页 |
5.4 社会文化价值 | 第158-165页 |
5.5 使用价值 | 第165-1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69-170页 |
6 活态遗产桥梁价值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170-188页 |
6.1 活态遗产桥梁价值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 | 第170-174页 |
6.2 活态遗产桥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174-183页 |
6.3 活态遗产桥梁价值评价指标的赋权 | 第183-18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86-188页 |
7 活态遗产桥梁价值评价模型的验证 | 第188-216页 |
7.1 活态遗产桥梁价值评价模型验证方法 | 第188-189页 |
7.2 武汉长江大桥价值评价的验证分析 | 第189-200页 |
7.3 兰州黄河铁桥价值评价的验证分析 | 第200-208页 |
7.4 福建屏南万安桥价值评价的验证分析 | 第208-215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215-216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216-223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216-218页 |
8.2 创新价值 | 第218-219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219-223页 |
致谢 | 第223-2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25-237页 |
附录 | 第237-251页 |
《世界遗产桥梁报告》中潜在世界遗产桥梁清单 | 第237-243页 |
活态桥梁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专家调查问卷 | 第243-245页 |
武汉长江大桥价值评价调查问卷 | 第245-247页 |
兰州黄河铁桥价值评价调查问卷 | 第247-249页 |
福建屏南万安桥价值评价调查问卷 | 第249-2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