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弹药、引信、火工品论文--引信论文

某型小口径炮弹机械触发引信优化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概述第9-11页
        1.1.1 引信的作用第9页
        1.1.2 引信的分类第9-10页
        1.1.3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美国小口径弹药引信现状第11-13页
        1.2.2 俄罗斯和西欧等国家小口径弹药引信现状第13-14页
        1.2.3 我国小口径弹药引信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15-17页
2 引信战技指标分析第17-27页
    2.1 安全可靠性分析第17-21页
        2.1.1 安全性分析第17-18页
        2.1.2 可靠性分析第18-20页
        2.1.3 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关系第20-21页
    2.2 性能指标分析第21-25页
        2.2.1 炮口保险性能分析第21-22页
        2.2.2 自毁性能分析第22-23页
        2.2.3 大着角发火性能分析第23页
        2.2.4 短延期性能分析第23-24页
        2.2.5 防雨性能分析第24-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7页
3 优化改进引信第27-39页
    3.1 战技指标要求第27页
    3.2 技术方案第27-28页
    3.3 系统组成第28-29页
    3.4 作用原理第29-30页
    3.5 关键点分析第30-38页
        3.5.1 安全性与可靠性设计第30-33页
        3.5.2 解除保险距离设计第33-34页
        3.5.3 短延期设计第34-35页
        3.5.4 传爆序列匹配设计第35-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改进引信计算第39-55页
    4.1 内弹道分析计算第39-40页
        4.1.1 后座环境参数第39-40页
        4.1.2 离心环境参数第40页
    4.2 引信机构设计计算第40-48页
        4.2.1 勤务处理分析计算第40-41页
        4.2.2 膛内火药保险分析计算第41-43页
        4.2.3 炮口安全距离分析计算第43页
        4.2.4 隔爆机构分析计算第43-45页
        4.2.5 自毁角速度分析计算第45-47页
        4.2.6 自毁时间分析计算第47-48页
    4.3 强度校核第48-53页
        4.3.1 引信体外螺纹的强度校核第49-50页
        4.3.2 压螺与引信体间的连接螺纹的强度校核第50-51页
        4.3.3 传爆管壳与压螺间的螺纹联接的强度校核第51-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5 仿真分析第55-73页
    5.1 大着角发火仿真分析第55-59页
        5.1.1 爆破燃烧弹仿真分析第56-57页
        5.1.2 曳光爆破燃烧弹仿真分析第57-59页
    5.2 防雨性能仿真分析第59-67页
        5.3.1 爆破燃烧弹引信仿真分析第60-64页
        5.3.2 曳光爆破燃烧弹引信仿真分析第64-67页
    5.3 空投对引信的影响仿真分析第67-70页
    5.4 不同射角、海拔高度对引信自毁性能影响试验第70-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6 试验验证及数据分析第73-83页
    6.1 常规试验第73-75页
        6.1.1 环境试验第73-74页
        6.1.2 射击安全性试验第74页
        6.1.3 功能性试验第74-75页
        6.1.4 适配性试验第75页
    6.2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75-76页
    6.3 不同靶距引信短延期对比试验第76-81页
        6.3.1 200米靶距延期/瞬发雷管对比试验第77-78页
        6.3.2 1000米着速延期/瞬发雷管对比试验第78-79页
        6.3.3 1500米着速延期/瞬发雷管对比试验第79-80页
        6.3.4 2000米着速延期/瞬发雷管对比试验第80页
        6.3.5 试验结果分析第80-81页
    6.4 大着角发火性能验证第81-82页
    6.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7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7.1 总结第83页
    7.2 研究展望第83-85页
致谢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附录第91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财务共享中心的组织架构优化研究--以NF航空公司为例
下一篇:复杂背景下列车关键部件故障实时图像检测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