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1.2.1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方法 | 第16-19页 |
1.2.2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拓扑结构 | 第19-24页 |
1.2.3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控制方法 | 第24-26页 |
1.2.4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线圈设计 | 第26-27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Z源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逆变器 | 第29-41页 |
2.1 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9-31页 |
2.1.1 拓扑结构 | 第29-30页 |
2.1.2 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2.2 二倍频控制策略 | 第31-32页 |
2.3 性能分析 | 第32-36页 |
2.3.1 母线电压变比 | 第32-34页 |
2.3.2 电压应力分析 | 第34页 |
2.3.3 效率分析 | 第34-36页 |
2.4 仿真与实验结果 | 第36-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能量主动注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发射装置 | 第41-61页 |
3.1 单向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 | 第41-48页 |
3.1.1 拓扑结构 | 第41-42页 |
3.1.2 工作模态 | 第42-45页 |
3.1.3 软开关设计 | 第45-46页 |
3.1.4 电压电流应力分析 | 第46-47页 |
3.1.5 功率分析 | 第47-48页 |
3.2 双向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 | 第48-54页 |
3.2.1 拓扑结构及其移相控制策略 | 第48-49页 |
3.2.2 工作模态 | 第49-53页 |
3.2.3 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3.3 功率调控策略及其最大功率跟踪算法 | 第54-59页 |
3.3.1 基于自由谐振占空比的功率调控策略 | 第54-58页 |
3.3.2 最大功率跟踪算法 | 第58-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实现 | 第61-77页 |
4.1 线圈设计与分析 | 第61-66页 |
4.1.1 平面螺旋线圈设计 | 第61-64页 |
4.1.2 线圈有限元分析 | 第64-66页 |
4.2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发射装置参数设计 | 第66-67页 |
4.2.1 单向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参数设计与器件选型 | 第66页 |
4.2.2 双向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参数设计与器件选型 | 第66-67页 |
4.3 接收端电路设计与器件选型 | 第67-68页 |
4.3.1 接收端电路设计 | 第67页 |
4.3.2 器件选型 | 第67-68页 |
4.4 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 第68-73页 |
4.4.1 隔离型MOSFET驱动电路设计 | 第68-69页 |
4.4.2 采样及有效值运算电路设计 | 第69-71页 |
4.4.3 开关管零电压开通判断电路设计 | 第71-73页 |
4.5 软件程序设计 | 第73-75页 |
4.5.1 移相控制策略的实现 | 第73-74页 |
4.5.2 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实现 | 第74-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仿真与实验结果 | 第77-91页 |
5.1 单向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仿真与实验 | 第77-80页 |
5.1.1 多倍频特性验证 | 第78页 |
5.1.2 零电压开关验证 | 第78-79页 |
5.1.3 自适应谐振特性验证 | 第79-80页 |
5.1.4 效率测试 | 第80页 |
5.2 双向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仿真与实验 | 第80-85页 |
5.2.1 多倍频特性验证 | 第81-82页 |
5.2.2 零电压开关验证 | 第82-84页 |
5.2.3 双向能量注入特性验证 | 第84页 |
5.2.4 效率测试 | 第84-85页 |
5.3 系统控制电路实验验证 | 第85-87页 |
5.3.1 电压采样及其有效值运算电路实验验证 | 第85-86页 |
5.3.2 电流采样及其有效值运算电路实验验证 | 第86页 |
5.3.3 开关管零电压开通判断电路实验验证 | 第86-87页 |
5.4 系统传输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87-89页 |
5.4.1 传输距离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87-88页 |
5.4.2 径向偏移距离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88页 |
5.4.3 角度偏转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88-89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89-9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91-9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