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有限元分析及刚度退化指标限值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型钢/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第14-16页
        1.2.2 钢管混凝土剪力墙第16-17页
        1.2.3 基于性能水准的抗震设计研究第17-18页
    1.3 研究思路和本文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有限元模型第20-41页
    2.1 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抗震试验概况第20-25页
        2.1.1 试验试件截面尺寸第20-22页
        2.1.2 试验试件材料属性第22-23页
        2.1.3 试验参数第23页
        2.1.4 试验结果及荷载位移曲线第23-25页
    2.2 有限元基本理论及应用现状第25-26页
    2.3 ABAQUS有限元模型建立第26-35页
        2.3.1 材料本构模型第26-31页
        2.3.2 单元类型选取第31-33页
        2.3.3 接触界面及边界处理第33-34页
        2.3.4 模型网格划分第34-35页
        2.3.5 加载方式第35页
    2.4 有限元模型合理性验证第35-40页
        2.4.1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第35-36页
        2.4.2 试验结果对比第36-38页
        2.4.3 模型破坏形态对比第38-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第41-60页
    3.1 基于ABAQUS平台的二次开发第41-44页
        3.1.1 ABAQUS二次开发端口简介第41-42页
        3.1.2 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前处理模块第42-44页
    3.2 抗震性能参数分析第44-59页
        3.2.1 计算基本规定第44-46页
        3.2.2 轴压比的影响第46-48页
        3.2.3 钢材强度的影响第48-51页
        3.2.4 含钢率的影响第51-52页
        3.2.5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52-54页
        3.2.6 复合约束的影响第54-56页
        3.2.7 环套箍筋间距的影响第56-59页
    3.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承载能力计算第60-68页
    4.1 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提出第60-63页
    4.2 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比较第63-66页
        4.2.1 公式计算值与其他试验结果比较第63-65页
        4.2.2 公式计算值与本文试验结果比较第65-66页
        4.2.3 误差分析第66页
    4.3 承载力公式N-M曲线第66-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刚度退化指标限值研究第68-84页
    5.1 刚度退化指标简述第68页
    5.2 性能指标的确定第68-73页
        5.2.1 规范对抗震性能水准限制的定义第68-70页
        5.2.2 基于材料应变的性能指标限值第70-73页
    5.3 ABAQUS后处理模块二次开发第73-75页
    5.4 刚度退化指标数据统计及影响因素分析第75-78页
        5.4.1 刚度退化指标数据统计第75-77页
        5.4.2 各个性能水准状态下刚度退化指标的影响因素第77-78页
    5.5 刚度退化指标限值公式的建立第78-83页
        5.5.1 基本完好刚度退化指标的计算第79-80页
        5.5.2 轻微损坏刚度退化指标的计算第80-81页
        5.5.3 中等破坏刚度退化指标的计算第81页
        5.5.4 剪力墙指标限值第81-83页
    5.6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7页
    6.1 结论第84-86页
    6.2 后续研究与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附录1 一字型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数据数据统计第91-93页
附录2 设计构件参数第93-98页
附录3 模型前处理代码第98-136页
附录4 模型后处理代码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乡村人居环境水平的村民满成因研究--以云南39村为例
下一篇:钢管高强机制砂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