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型钢/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 第14-16页 |
1.2.2 钢管混凝土剪力墙 | 第16-17页 |
1.2.3 基于性能水准的抗震设计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本文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有限元模型 | 第20-41页 |
2.1 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抗震试验概况 | 第20-25页 |
2.1.1 试验试件截面尺寸 | 第20-22页 |
2.1.2 试验试件材料属性 | 第22-23页 |
2.1.3 试验参数 | 第23页 |
2.1.4 试验结果及荷载位移曲线 | 第23-25页 |
2.2 有限元基本理论及应用现状 | 第25-26页 |
2.3 ABAQUS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6-35页 |
2.3.1 材料本构模型 | 第26-31页 |
2.3.2 单元类型选取 | 第31-33页 |
2.3.3 接触界面及边界处理 | 第33-34页 |
2.3.4 模型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2.3.5 加载方式 | 第35页 |
2.4 有限元模型合理性验证 | 第35-40页 |
2.4.1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 第35-36页 |
2.4.2 试验结果对比 | 第36-38页 |
2.4.3 模型破坏形态对比 | 第38-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 | 第41-60页 |
3.1 基于ABAQUS平台的二次开发 | 第41-44页 |
3.1.1 ABAQUS二次开发端口简介 | 第41-42页 |
3.1.2 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前处理模块 | 第42-44页 |
3.2 抗震性能参数分析 | 第44-59页 |
3.2.1 计算基本规定 | 第44-46页 |
3.2.2 轴压比的影响 | 第46-48页 |
3.2.3 钢材强度的影响 | 第48-51页 |
3.2.4 含钢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5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3.2.6 复合约束的影响 | 第54-56页 |
3.2.7 环套箍筋间距的影响 | 第56-5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承载能力计算 | 第60-68页 |
4.1 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提出 | 第60-63页 |
4.2 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63-66页 |
4.2.1 公式计算值与其他试验结果比较 | 第63-65页 |
4.2.2 公式计算值与本文试验结果比较 | 第65-66页 |
4.2.3 误差分析 | 第66页 |
4.3 承载力公式N-M曲线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刚度退化指标限值研究 | 第68-84页 |
5.1 刚度退化指标简述 | 第68页 |
5.2 性能指标的确定 | 第68-73页 |
5.2.1 规范对抗震性能水准限制的定义 | 第68-70页 |
5.2.2 基于材料应变的性能指标限值 | 第70-73页 |
5.3 ABAQUS后处理模块二次开发 | 第73-75页 |
5.4 刚度退化指标数据统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75-78页 |
5.4.1 刚度退化指标数据统计 | 第75-77页 |
5.4.2 各个性能水准状态下刚度退化指标的影响因素 | 第77-78页 |
5.5 刚度退化指标限值公式的建立 | 第78-83页 |
5.5.1 基本完好刚度退化指标的计算 | 第79-80页 |
5.5.2 轻微损坏刚度退化指标的计算 | 第80-81页 |
5.5.3 中等破坏刚度退化指标的计算 | 第81页 |
5.5.4 剪力墙指标限值 | 第81-8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7页 |
6.1 结论 | 第84-86页 |
6.2 后续研究与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1 一字型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数据数据统计 | 第91-93页 |
附录2 设计构件参数 | 第93-98页 |
附录3 模型前处理代码 | 第98-136页 |
附录4 模型后处理代码 | 第136-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