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3 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12中富01”债券违约案例介绍 | 第17-21页 |
2.1 “珠海中富”公司介绍 | 第17-18页 |
2.1.1 “珠海中富”主营业务概况 | 第17-18页 |
2.1.2 “珠海中富”控制人变更情况 | 第18页 |
2.2 “12中富01”债券介绍及违约过程 | 第18-21页 |
2.2.1 “12中富01”公司债券介绍 | 第18-19页 |
2.2.2 “12中富01”违约过程 | 第19-20页 |
2.2.3 “12中富01”债券违约后续处理 | 第20-21页 |
3 “12中富01”债券违约原因分析 | 第21-28页 |
3.1 短期融资受阻,内部风险全面暴露 | 第21-23页 |
3.1.1 财务状况恶化,现金流不足 | 第21-22页 |
3.1.2 创始人团队变现退出,流动性削弱 | 第22-23页 |
3.2 获利能力下降,外部风险集中爆发 | 第23-28页 |
3.2.1 下游饮料行业需求增长疲弱,销量大幅下滑 | 第23-24页 |
3.2.2 实际控制人变更频繁,触发银团贷款提前赎回 | 第24-25页 |
3.2.3 中介机构未尽职,埋下兑付隐患 | 第25-27页 |
3.2.4 债券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出现监管真空 | 第27-28页 |
4 基于KMV模型对“12中富01”债券违约风险的实证检验 | 第28-44页 |
4.1 KMV模型构建 | 第28-34页 |
4.1.1 KMV模型理论介绍 | 第28-29页 |
4.1.2 模型变量设置 | 第29-30页 |
4.1.3 KMV模型的修正 | 第30-34页 |
4.2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4-39页 |
4.2.1 违约点DP的判别 | 第34-37页 |
4.2.2 两种违约点下KMV模型的判定能力 | 第37-39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4.3.1 “12中富01”公司债券不同时间段违约分析 | 第39-40页 |
4.3.2 纵向分析——同行业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4.3.3 横向分析——与其他企业信用债券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4.4 实证结论 | 第42-44页 |
4.4.1 理论实证小结 | 第42-43页 |
4.4.2 违约测算实证小结 | 第43-44页 |
5 “12中富01”债券违约案例启示 | 第44-47页 |
5.1 发债企业需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提升融资与管理能力 | 第44页 |
5.2 监管机构应建立违约数据库,引入多种量化工具并加强监管 | 第44-45页 |
5.3 中介机构需更专业的水平,更尽责的态度 | 第45-46页 |
5.4 投资者应提升风险甄别能力,破除刚性兑付心理预期 | 第46-4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7-48页 |
6.1 结论 | 第47页 |
6.2 建议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