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荆轲形象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14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11页
 二、国内对荆轲研究综述第11-14页
第一章 历史层面的荆轲形象第14-23页
 第一节 《战国策》中荆轲形象初步成形第14-16页
 第二节 《史记》中荆轲形象的完美塑造第16-20页
  一、荆轲思想第16-17页
  二、荆轲性格第17-18页
  三、荆轲行为第18-20页
 第三节 荆轲形象在历史文本上的演变和消失第20-23页
  一、《资治通鉴》中的荆轲形象第20-21页
  二、荆轲形象在历史文本中变化第21-22页
  三、史学对文学中荆轲形象塑造的影响第22-23页
第二章 文学层面的荆轲形象第23-42页
 第一节 荆轲在小说中的形象第23-27页
  (一) 《燕丹子》中的荆轲形象第23-24页
  (二) 《烈士传》中的荆轲形象第24页
  (三) 《金缕子》中的荆轲形象第24-25页
  (四) 《东周列国志》中的荆轲形象第25-26页
  (五) 小说中荆轲形象的总特征第26-27页
 第二节 荆轲在诗歌中形象第27-38页
  (一) 唐前荆轲在诗歌中的形象第27-29页
  (二) 唐朝诗人中的荆轲形象第29-33页
  (三) 宋诗人中的荆轲形象第33-35页
  (四) 明清诗人中的荆轲形象第35-36页
  (五) 诗歌中的荆轲形象总特征第36-38页
 第三节 荆轲在文赋和戏剧中的形象第38-42页
  一、荆轲在文赋中的形象第38-39页
  二、戏剧中的荆轲形象第39-40页
  三、文赋和戏剧中的荆轲形象总特征第40-42页
第三章 荆轲形象的文化内蕴第42-51页
 第一节 荆轲形象:中国古代文化的复合活体展现第42-47页
  一、剑武侠合一第42-43页
  二、荆轲的谋略和才智第43-45页
  三、荆轲与酒第45-47页
 第二节 荆轲体现的复仇文化特征第47-49页
  一、中国古代的复仇文化第47-48页
  二、荆轲复仇情结第48-49页
 第三节 荆轲体现的燕文化特征第49-51页
第四章 荆轲形象的审美价值第51-59页
 第一节 除暴安民:一种对实现理想社会美的践行第51-52页
 第二节 侠之大者:荆轲精神美的展现第52-56页
  一、重义轻生第52-54页
  二、知其不可而为之第54-55页
  三、知遇与报恩第55-56页
 第三节 荆轲作为悲剧性形象的审美价值第56-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后记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杨载《诗法家数》之体法论
下一篇:越南古代女性文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