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12页
    1.3 基础概念界定第12-13页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第13-15页
        1.4.1 拟采用的研究途径第13页
        1.4.2 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1.4.3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创新点第15-16页
2 文献回顾与述评第16-21页
    2.1 文献回顾第16-19页
        2.1.1 非国有股东治理作用的相关研究第16-18页
        2.1.2 委派董事行为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2.2 文献述评第19-21页
3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第21-29页
    3.1 理论基础第21-25页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1-22页
        3.1.2 委托代理理论第22页
        3.1.3 政府干预理论第22-23页
        3.1.4 企业投资理论第23-25页
    3.2 假说演绎第25-29页
        3.2.1 非国有股东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第25-26页
        3.2.2 非国有股东、行业竞争属性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第26-27页
        3.2.3 非国有股东、政府干预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第27-29页
4 研究设计第29-66页
    4.1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第29页
    4.2 变量定义第29-34页
        4.2.1 因变量第29-31页
        4.2.2 自变量第31-32页
        4.2.3 调节变量第32-33页
        4.2.4 控制变量第33-34页
    4.3 基准回归模型设计第34页
    4.4 实证结果分析第34-47页
        4.4.1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第34-40页
        4.4.2 相关性分析第40-42页
        4.4.3 非国有股东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第42-44页
        4.4.4 行业竞争的影响第44-45页
        4.4.5 政府干预的影响第45-47页
    4.5 进一步研究第47-54页
        4.5.1 高层治理的重要性研究第47-49页
        4.5.2 委派董事的动态机制研究第49-50页
        4.5.3 非国有股东与国有企业投资结构第50-54页
    4.6 内生性问题第54-60页
        4.6.1 工具变量法第54-57页
        4.6.2 倾向得分匹配法第57-58页
        4.6.3 处理效应模型第58-60页
    4.7 稳健性检验第60-66页
        4.7.1 过度投资的其他度量第60-61页
        4.7.2 新增投资的其他度量第61-62页
        4.7.3 成长机会的其他度量第62-64页
        4.7.4 剔除金融危机的影响第64-66页
5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第66-69页
    5.1 研究结论第66页
    5.2 研究启示第66-67页
    5.3 研究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致谢第77-78页
作者简历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利执行保险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高管社会网络、交通可达性与企业投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