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10-1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国内研究的现状和文献检索情况 | 第12-13页 |
四、对“治安法官”中译文的探讨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特派员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 第16-23页 |
第一节 特派员制度的形成 | 第16-20页 |
一、特派员设立的历史背景 | 第16-17页 |
二、特派员的设立 | 第17-18页 |
三、特派员管辖权的增长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特派员制度的演变 | 第20-23页 |
第二章 1968年《联邦治安法官法案》 | 第23-29页 |
第一节 联邦治安法官的任命和特征 | 第23-27页 |
一、联邦治安法官的任命 | 第23-25页 |
二、联邦治安法官的特征 | 第25-27页 |
第二节 联邦治安法官的薪资和管辖权 | 第27-29页 |
一、联邦治安法官的薪资 | 第27页 |
二、联邦治安法官的管辖权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联邦治安法官的发展 | 第29-41页 |
第一节 1976年《联邦治安法官法案》 | 第29-31页 |
一、立法的需要 | 第29页 |
二、职责授权 | 第29-30页 |
三、审查范围 | 第30-31页 |
第二节 1979年《联邦治安法官法案》 | 第31-32页 |
一、提案 | 第31页 |
二、颁布 | 第31-32页 |
三、其他立法 | 第32页 |
第三节 1990年《联邦治安法官法案》 | 第32-41页 |
一、对治安法官授权的扩大 | 第32-34页 |
二、案件量的增加 | 第34-35页 |
三、治安法官人员的扩大 | 第35-36页 |
四、治安法官职责的扩大 | 第36-41页 |
第四章 联邦治安法官重罪案件审判权质的分析 | 第41-51页 |
第一节 认罪请求的批判性思考 | 第41-45页 |
一、基于法律文本的分析 | 第41-43页 |
二、佩雷茨案中“可比较性”法律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二节 认罪请求的宪法分析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平衡管理权 | 第47-51页 |
第五章 联邦治安法官与联邦地区法官、州治安法官的关系 | 第51-58页 |
第一节 联邦治安法官与联邦地区法官的关系 | 第52-53页 |
第二节 联邦治安法官与州治安法官的关系 | 第53-58页 |
一、州的治安法官的源起和主要职责 | 第53-55页 |
二、联邦治安法官和州治安法官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