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好氧颗粒污泥 | 第11-13页 |
1.2 加速污泥颗粒化的方法 | 第13-14页 |
1.3 污水处理系统中菌群结构及其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 第18-32页 |
2.1 实验装置与流程 | 第18-19页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9-22页 |
2.2.1 实验用水 | 第19页 |
2.2.2 接种污泥和惰性载体 | 第19页 |
2.2.3 实验试剂 | 第19-21页 |
2.2.4 试剂的配制 | 第21页 |
2.2.5 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3.1 污泥形态观察 | 第22页 |
2.3.2 污泥指标分析方法 | 第22页 |
2.3.3 总糖和蛋白质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2.4.1 颗粒污泥的形成 | 第23-26页 |
2.4.2 污泥的特性 | 第26-29页 |
2.4.3 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变化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颗粒污泥培养过程的反应器的运行情况 | 第32-43页 |
3.1 材料与设备 | 第32-35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3.1.2 试剂的配制 | 第33-35页 |
3.1.3 实验设备 | 第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3.3.1 COD去除效果 | 第36-37页 |
3.3.2 TN去除效果 | 第37-39页 |
3.3.3 TP去除效果 | 第39-41页 |
3.3.4 一个运行周期内水质变化情况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前后菌群结构变化及活性炭的影响 | 第43-61页 |
4.1 材料与设备 | 第43-44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4.1.2 实验设备 | 第43-4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4.2.1 污泥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 第44页 |
4.2.2 污泥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4-45页 |
4.2.3 高通量测序 | 第45页 |
4.2.4 测序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9页 |
4.3.1 DNA提取效果 | 第46-47页 |
4.3.2 样品丰富度和多样性 | 第47-51页 |
4.3.3 污泥形成过程中菌群结构的变化 | 第51-56页 |
4.3.4 污泥中主要菌属的变化及功能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