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基于HCR反应开发GmSg-1基因可视化标记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5页
    1.1 大豆皂苷检测技术的现状第9页
    1.2 A类大豆皂苷的研究概况第9-11页
        1.2.1 A类大豆皂苷的简介第9-10页
        1.2.2 A类大豆皂苷的代谢途径第10-11页
    1.3 基因多态性检测的研究进展第11页
    1.4 可视化检测的概述第11-12页
    1.5 HCR反应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4页
    1.7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 A类大豆皂苷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第15-26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15-17页
        2.1.1 实验材料第15-16页
        2.1.2 主要仪器第16页
        2.1.3 主要试剂第16-17页
    2.2 实验方法第17-18页
        2.2.1 Aa、Ab皂苷含量的测定第17页
        2.2.2 GmSg-1基因的获得和测序第17页
        2.2.3 目标基因DNA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第17页
        2.2.4 GmSg-1基因表达的qRT-PCR检测第17-1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18-24页
        2.3.1 A类大豆皂苷组成多态性分析第18页
        2.3.2 不同类型大豆材料Aa、Ab皂苷含量分析第18-19页
        2.3.3 籽粒不同发育时期大豆皂苷含量的分析第19页
        2.3.4 GmSg-1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第19-23页
        2.3.5 不同发育时期GmSg-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第23-24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24-26页
第三章 HCR法检测A类大豆皂苷基因的可行性探究第26-37页
    3.1 材料与试剂第26-27页
        3.1.1 实验材料第26页
        3.1.2 主要仪器第26-27页
        3.1.3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27页
    3.2 实验方法第27-29页
        3.2.1 HCR反应体系第27页
        3.2.2 HCR反应体系Tris-HCl缓冲溶液pH值的选择第27-28页
        3.2.3 HCR体系缓冲溶液中KCl浓度的选择第28页
        3.2.4 HCR体系探针浓度的选择第28页
        3.2.5 HCR体系反应时间的选择第28页
        3.2.6 HCR体系中显色反应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第28页
        3.2.7 HCR体系反应特异性研究第28-29页
        3.2.8 HCR体系反应基因芯片的制作第2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9-35页
        3.3.1 HCR反应体系Tris-HCl缓冲溶液pH值的选择第29-31页
        3.3.2 HCR体系缓冲溶液中KCl浓度的选择第31页
        3.3.3 HCR体系探针浓度和反应时间的选择第31-32页
        3.3.4 HCR体系中显色反应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第32-33页
        3.3.5 HCR体系反应特异性第33-34页
        3.3.6 HCR体系反应基因芯片制作第34-35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35-37页
第四章 HCR法检测A类大豆皂苷基因的实际应用第37-47页
    4.1 材料与试剂第38-39页
        4.1.1 实验材料第38-39页
        4.1.2 主要仪器第39页
        4.1.3 主要试剂第39页
    4.2 实验方法第39-40页
        4.2.1 预测不同长度的目标片段进行HCR反应检测的可行性第39页
        4.2.2 HCR反应检测不同长度的目标片段第39页
        4.2.3 HCR反应定性检测目标基因片段第39-40页
        4.2.4 应用HCR反应定量检测目标基因片段第4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4.3.1 HCR反应检测不同长度的目标片段第40-42页
        4.3.2 HCR反应检测GmSg-1~a、GmSg-1~b基因的原理第42-43页
        4.3.3 应用HCR反应定性检测目标基因片段第43-45页
        4.3.4 应用HCR反应定量检测目标基因片段第45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45-47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47-49页
    5.1 A类大豆皂苷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第47页
    5.2 HCR法检测A类大豆皂苷基因的可行性探究第47页
    5.3 HCR法检测A类大豆皂苷基因的实际应用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Abstract第55-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茎瘤固氮根瘤菌ORS571的鞭毛基因fliN,fliM与双组分调控系统基因AZC0619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山西省植被NPP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