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新型女性职业农民培养的研究--以湖州市长兴县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0-1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页
        1.3.2 研究方法第10页
        1.3.3 技术路线第10-11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11-12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2-20页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2.1.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2.1.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2.1.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7页
    2.2 相关概念第17-18页
        2.2.1 新型职业农民第17页
        2.2.2 新型女性职业农民第17-18页
    2.3 理论基础第18-20页
        2.3.1 社会性别理论第18页
        2.3.2 人力资本理论第18-20页
3 长兴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总体情况第20-26页
    3.1 湖州市长兴县概况第20-21页
        3.1.1 长兴县自然环境状况第20页
        3.1.2 长兴县经济发展状况第20-21页
    3.2 长兴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状况第21-26页
        3.2.1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政策第21-22页
        3.2.2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经费第22-23页
        3.2.3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机构设置第23-24页
        3.2.4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效果第24-26页
4 长兴县新型女性职业农民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第26-38页
    4.1 长兴县新型女性职业农民培养现状调查第26-33页
        4.1.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情况统计与分析第26-27页
        4.1.2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第27-30页
        4.1.3 对于新型女性职业农民培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第30-33页
    4.2 长兴县新型女性职业农民培养存在的问题第33-35页
        4.2.1 女性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第33-34页
        4.2.2 培养工作忽视女性农民第34页
        4.2.3 培养内容不适合女性农民第34-35页
    4.3 长兴县新型女性职业农民培养问题的影响因素第35-38页
        4.3.1 政策制定缺乏性别意识第35页
        4.3.2 培养过程忽略性别差异第35-36页
        4.3.3 受益群体将女性边缘化第36-38页
5 长兴县新型女性职业农民培养的对策第38-42页
    5.1 政策制定考虑性别差异,充分发挥女性农民的作用第38-39页
        5.1.1 重视性别差异,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第38页
        5.1.2 健全政府主导的培养机制第38-39页
    5.2 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构建社会性别敏感的培养模式第39-40页
        5.2.1 有针对性设置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第39-40页
        5.2.2 灵活掌握培养时间第40页
    5.3 关注农村女性发展,提升女性地位第40-42页
        5.3.1 调动女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40-41页
        5.3.2 充分发挥妇联等妇女组织的作用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遥感影像的龙泉市景观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
下一篇:乡村绿道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宁波市九龙湖绿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