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页
    1.2 循环荷载下刚柔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简介第19-29页
    2.1 模型试验相似分析第19-20页
    2.2 模型试验方法第20-28页
        2.2.1 试验目的与方案第20-21页
        2.2.2 试验模型与材料第21-23页
        2.2.3 加载方法第23-24页
        2.2.4 试验仪器与操作第24-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结果分析第29-62页
    3.1 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坡顶沉降分析第29-34页
        3.1.1 上部荷载的影响第29-32页
        3.1.2 支承桩类型的影响第32-33页
        3.1.3 格栅层数的影响第33-34页
    3.2 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土工格栅应变分析第34-38页
        3.2.1 上部荷载的影响第34-36页
        3.2.2 支承桩类型的影响第36-37页
        3.2.3 格栅层数的影响第37-38页
    3.3 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中支承桩的桩身轴力分析第38-43页
        3.3.1 上部荷载的影响第39-41页
        3.3.2 支承桩类型的影响第41-42页
        3.3.3 格栅层数的影响第42-43页
    3.4 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中桩体荷载分担比分析第43-47页
        3.4.1 上部荷载的影响第43-46页
        3.4.2 支承桩类型的影响第46页
        3.4.3 格栅层数的影响第46-47页
    3.5 有限元模拟验证第47-60页
        3.5.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第47-49页
        3.5.2 材料参数与界面参数第49-50页
        3.5.3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第50-51页
        3.5.4 计算步骤设置第51页
        3.5.5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第51-60页
    3.6 工程建议第60页
    3.7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基于正交设计的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数值试验第62-82页
    4.1 概述第62页
    4.2 正交方案设计第62-63页
    4.3 数值模型设置第63-68页
        4.3.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第63-65页
        4.3.2 材料参数与界面参数第65-67页
        4.3.3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第67页
        4.3.4 计算步骤设置第67-68页
    4.4 数值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68-73页
        4.4.1 复合地基沉降分析第68-70页
        4.4.2 复合地基水平位移分析第70-73页
    4.5 数值对比试验方案第73页
    4.6 数值对比试验结果分析第73-79页
        4.6.1 复合地基沉降分析第73-76页
        4.6.2 土工格栅张拉力分析第76-78页
        4.6.3 荷载分担比分析第78-79页
    4.7 工程建议第79-80页
    4.8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5.1 主要结论第82-83页
    5.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洲联盟保护难民儿童权利的问题及启示
下一篇:民族地区乡村内源发展研究--以宣恩县高罗乡板寮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