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范解读
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6-11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9-1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探析 | 第11-16页 |
2.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法沿革 | 第11-12页 |
2.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 | 第12-16页 |
3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罪状的解读 | 第16-21页 |
3.1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立法上的变化 | 第16-17页 |
3.2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构成要件地位 | 第17-18页 |
3.3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理解和界定 | 第18-21页 |
4 “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 | 第21-26页 |
4.1 “公民”含义的把握 | 第21-22页 |
4.2 “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 | 第22-26页 |
4.2.1 个人信息的起源和定义 | 第22-23页 |
4.2.2 个人信息的特征和类型 | 第23-24页 |
4.2.3 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 | 第24-26页 |
5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具体行为方式之分析 | 第26-32页 |
5.1 “提供”和“出售”行为 | 第26-27页 |
5.1.1 “提供”行为 | 第26-27页 |
5.1.2 “出售”行为 | 第27页 |
5.2 “非法获取”行为 | 第27-32页 |
5.2.1 “非法”含义的理解 | 第28页 |
5.2.2 “非法获取”的行为方式 | 第28-32页 |
6 “情节严重”及罪数形态问题之分析 | 第32-36页 |
6.1 对“情节严重”的具体分析 | 第32-33页 |
6.2 罪数形态问题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