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6页 |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 第11-13页 |
二、心肌炎性标志物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第13-16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一、研究对象及相关标准 | 第16-17页 |
二、资料收集及观察指标 | 第17-18页 |
三、研究对象分组 | 第18-19页 |
四、统计学方法 | 第19-20页 |
结果 | 第20-26页 |
一、分组结果 | 第20页 |
二、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第20-22页 |
三、冠脉异常组与正常组的LP-PLA2、HCY水平对比 | 第22页 |
四、不同冠脉病变组之间LP-PLA2、HCY水平对比 | 第22-23页 |
五、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第23-26页 |
讨论 | 第26-32页 |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新型炎症标志物——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29页 |
三、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第29-30页 |
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对比 | 第30-31页 |
五、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综述 | 第38-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