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下公证功能的反思与重构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导论 | 第9-11页 |
一、问题的起源 | 第9页 |
二、选题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选题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公证与公证功能 | 第11-15页 |
第一节 公证的概念及特征 | 第11页 |
第二节 公证功能的概念 | 第11-12页 |
第三节 中国公证历史发展及阶段性功能定位 | 第12-15页 |
一、建国初期的公证 | 第12-13页 |
二、改革开放之初的公证 | 第13页 |
三、《公证法》实施之后的公证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拉丁公证功能及我国公证功能 | 第15-21页 |
第一节 拉丁公证功能 | 第15-17页 |
一、拉丁公证的顾问与规划功能 | 第15-16页 |
二、拉丁公证的信用与疏导功能 | 第16页 |
三、拉丁公证的秩序与救济功能 | 第16-17页 |
四、其它功能 | 第17页 |
第二节 功能实现视角下我国公证的结构性分析 | 第17-19页 |
一、公证的基础效力 | 第17-18页 |
二、作为非诉讼程序法的公证 | 第18页 |
三、作为法律行为构成要件的公证 | 第18页 |
四、作为业务形态的公证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当前我国公证功能 | 第19-21页 |
一、特殊证明论 | 第19页 |
二、预防纠纷论 | 第19-20页 |
三、“服务、沟通、证明、监督”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下公证功能的反思 | 第21-27页 |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实现公证功能的机遇与挑战 | 第21-23页 |
一、社会转型期矛盾纠纷集中爆发 | 第21页 |
二、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 第21-22页 |
三、社会转型期失信行为日益增多 | 第22页 |
四、社会转型期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公证功能反思 | 第23-27页 |
一、公证功能隐藏 | 第23-24页 |
二、公证功能失灵 | 第24-25页 |
三、公证功能弱化 | 第25-27页 |
第四章 社会转型下公证功能的重构 | 第27-34页 |
第一节 公证功能重构的立论基础 | 第27-28页 |
一、法律社会学角度的功能主义 | 第27页 |
二、确认公证功能架构之方法 | 第27-28页 |
三、影响公证功能实现效果的基本因素 | 第28页 |
第二节 公证功能重构的基本框架 | 第28-31页 |
一、社会管理功能 | 第28-29页 |
二、行政辅助功能 | 第29页 |
三、司法助手功能 | 第29-30页 |
四、市场服务功能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公证功能重构后的实现路径 | 第31-34页 |
一、完善公证法制体系 | 第31页 |
二、优化公证体制机制 | 第31-32页 |
三、提升公证服务质效 | 第32-33页 |
四、加强公证形象宣传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