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室内三维气体泄漏监测与定位方法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室内气体泄漏监测与定位方法第10-12页
        1.2.2 基于机器人主动嗅觉的室内气体泄漏监测与定位方法第12-13页
        1.2.3 其他类型的室内气体泄漏监测与定位方法第13-15页
        1.2.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5页
    1.3 本文室内三维气体泄漏监测与定位方法的提出第15-16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6-18页
第2章 室内三维气体泄漏监测与源定位策略第18-32页
    2.1 室内三维气体泄漏监测系统第18-21页
        2.1.1 监测平台设计方案第18-19页
        2.1.2 监测平台中传感器节点的平面运动方式第19-20页
        2.1.3 气体泄漏监测策略第20-21页
    2.2 泄漏源定位策略介绍第21-25页
        2.2.1 源定位问题到二分类问题的转化第21-22页
        2.2.2 源定位过程介绍第22-25页
    2.3 仿真验证第25-31页
        2.3.1 监测平台中传感器节点平面运动方式的仿真验证第25-26页
        2.3.2 气体泄漏监测策略的仿真验证第26-27页
        2.3.3 源定位策略中最大气体浓度搜索的仿真验证第27-28页
        2.3.4 源定位策略中遍历四面体的仿真验证第28-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基于质量通量判据的源定位方法第32-44页
    3.1 质量通量判据的推导第32页
    3.2 净质量通量的计算方法第32-37页
        3.2.1 四面体表面的网格化第33-34页
        3.2.2 每个三角形网格中心处的气体浓度估计第34-36页
        3.2.3 每个三角形网格中心处的风矢量估计第36页
        3.2.4 每个三角形网格的单位外法线向量估计第36-37页
    3.3 室内人工风场环境下的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第37-41页
        3.3.1 实验设置第37-38页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39页
        3.3.3 气体质量通量“波动”特性的提出第39-41页
        3.3.4 依据质量通量判据完成二分类第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4章 极限学习机与质量通量判据相结合的源定位方法第44-56页
    4.1 极限学习机简介第44-46页
    4.2 极限学习机与质量通量判据的结合第46-54页
        4.2.1 两者结合的原因第46页
        4.2.2 ELM-MFC离线训练和在线分类过程第46-47页
        4.2.3 实验设置第47-48页
        4.2.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8-54页
    4.3 两种源定位方法之间的关系第54页
    4.4 两种源定位方法优缺点对比第54-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5.1 论文总结第56-57页
    5.2 工作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部分章节主要符号解释第62-6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互联网+”的园区智慧化管理系统研究--以xx工业园区为例
下一篇:抗菌肽Surfactin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