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无速度传感器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矢量控制理论 | 第11页 |
·直接转矩控制理论 | 第11-1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2 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坐标变换 | 第13-20页 |
·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性质 | 第13-14页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多变量非线性数学模型 | 第14-17页 |
·电压方程 | 第15页 |
·磁链方程 | 第15-16页 |
·转矩方程 | 第16-17页 |
·坐标变换和变换矩阵 | 第17-19页 |
·坐标变换的基本思路 | 第17-18页 |
·三相-两相变换 | 第18-19页 |
·两相-两相旋转变换 | 第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3 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 | 第20-35页 |
·转矩控制本质 | 第20页 |
·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 | 第20-24页 |
·逆变器的开关状态和空间电压矢量 | 第20-21页 |
·电压与磁链空间矢量的关系 | 第21-22页 |
·正六边形空间旋转磁场 | 第22-24页 |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 第24-25页 |
·定子磁链观测器 | 第24页 |
·定子磁链调节器 | 第24-25页 |
·转矩和转速调节器 | 第25页 |
·六边形磁链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 | 第25-31页 |
·系统的仿真模型 | 第25-28页 |
·六边形磁链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改进 | 第28-31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4 直接转矩控制低速和弱磁性能的改善 | 第35-46页 |
·直接转矩控制低速范围内的调节方案 | 第35-42页 |
·低速范围内的仿真结果 | 第35-37页 |
·改进的u-i模型 | 第37-38页 |
·圆形磁链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 第38-42页 |
·弱磁范围内的直接转矩控制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5 无速度传感器技术研究 | 第46-59页 |
·转差角频率计算法 | 第46-47页 |
·模型参考自适应法理论基础 | 第47-52页 |
·波波夫(Popov)超稳定性理论 | 第47-48页 |
·基于超稳定性理论设计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 第48-51页 |
·基于转子磁链观测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 第51-52页 |
·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2-54页 |
·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4-57页 |
·基于转子磁链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改进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6 无速度传感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 | 第59-65页 |
·无速度传感器硬件设计 | 第59-62页 |
·采样电路 | 第59-61页 |
·TMS320LF2812资源 | 第61-62页 |
·无速度传感器软件实现 | 第62-65页 |
·初始化模块程序设计 | 第62页 |
·A/D采样实现 | 第62-63页 |
·转速辨识实现 | 第63-6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5页 |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 | 第72-85页 |
附录A 磁链区间判断程序 | 第72-74页 |
附录B 采样程序 | 第74-85页 |
B.1 采样主程序 | 第74-79页 |
B.2 系统时钟初始化程序 | 第79-80页 |
B.3 采样子程序 | 第80-81页 |
B.4 事件管理器程序 | 第81-82页 |
B.5 通用输入输出口程序 | 第82页 |
B.6 控制中断程序 | 第82-83页 |
B.7 串口程序 | 第83-85页 |
附录C 无速度传感器硬件实物图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