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文献研究评述 | 第17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一)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第17-18页 |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 第18-19页 |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五、研究方案、目标与创新点 | 第19-22页 |
(一)研究方案 | 第19-20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内容与意义 | 第22-39页 |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 | 第22-28页 |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萌芽 | 第22-24页 |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确立 | 第24-26页 |
(三)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发展 | 第26-28页 |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8-33页 |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 第28-29页 |
(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 第29-30页 |
(三)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 | 第30-32页 |
(四)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 第32-33页 |
(五)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 | 第33页 |
三、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意义 | 第33-39页 |
(一)批判了西方经济危机理论的谬误 | 第34页 |
(二)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34-35页 |
(三)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 | 第35-37页 |
(四)阐明了“两个必然”的客观必然性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面临的新变化及挑战 | 第39-56页 |
一、经济危机在当代的新变化 | 第39-43页 |
(一)经济危机周期性的新变化 | 第39-41页 |
(二)经济危机爆发领域的新变化 | 第41页 |
(三)经济危机表现形式的新变化 | 第41-42页 |
(四)经济危机影响后果的新变化 | 第42-43页 |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 第43-56页 |
(一)科技革命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挑战 | 第44-45页 |
(二)国家资本主义干预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挑战 | 第45-47页 |
(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波动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挑战 | 第47-49页 |
(四)西方经济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挑战 | 第49-56页 |
第四章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 第56-68页 |
一、正确认识经济波动问题,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 | 第56-58页 |
二、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 第58-61页 |
三、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变革 | 第61-64页 |
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注重经济安全 | 第64-6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