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2.1 FDI对生态环境的正向影响 | 第11-12页 |
1.2.2 FDI对生态环境的负向影响 | 第12-14页 |
1.2.3 FDI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复杂性 | 第14-15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1.4.1 创新 | 第17-18页 |
1.4.2 不足 | 第18-19页 |
2 FDI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污染天堂”假说 | 第19页 |
2.2 “污染光环”假说 | 第19-20页 |
2.3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第20-21页 |
2.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1-23页 |
2.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23-25页 |
3 FDI质量与碳足迹生态压力的概念界定、测算方法及传导机理 | 第25-33页 |
3.1 FDI质量的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3.2 碳足迹生态压力的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3.3 FDI质量的测度 | 第27-28页 |
3.4 碳足迹生态压力的测算 | 第28-31页 |
3.4.1 碳足迹测算模型 | 第28-29页 |
3.4.2 碳汇测算模型 | 第29-30页 |
3.4.3 碳足迹生态压力测算模型 | 第30-31页 |
3.5 FDI质量对碳足迹生态压力的传导机理 | 第31-33页 |
4 FDI质量对中国碳足迹生态压力的实证研究 | 第33-50页 |
4.1 数据的选取与变量说明 | 第33-37页 |
4.1.1 被解释变量 | 第33-34页 |
4.1.2 解释变量 | 第34-35页 |
4.1.3 控制变量 | 第35-37页 |
4.2 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第37-40页 |
4.3 模型的设定 | 第40页 |
4.4 Hausman与混合横截面模型检验 | 第40-42页 |
4.5 模型形式设定检验 | 第42-44页 |
4.6 实证研究结果 | 第44-50页 |
4.6.1 中国7大地理区域FDI质量对碳足迹生态压力的回归结果 | 第44-46页 |
4.6.2 中国各省份FDI质量对碳足迹生态压力的回归结果 | 第46-50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0-54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