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20-2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20-22页 |
第2章 W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 第22-28页 |
2.1 W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 第22-23页 |
2.1.1 经营模式 | 第22页 |
2.1.2 行业经营性分析 | 第22-23页 |
2.1.3 核心竞争力 | 第23页 |
2.2 W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分类情况 | 第23-25页 |
2.3 W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 | 第25-28页 |
2.3.1 W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 | 第25-26页 |
2.3.2 W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构成 | 第26-28页 |
第3章 W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 第28-35页 |
3.1 外部因素 | 第28-31页 |
3.1.1 历史因素及行政干预因素 | 第28页 |
3.1.2 经济环境因素 | 第28-29页 |
3.1.3 宏观调控因素 | 第29页 |
3.1.4 信用体系不健全 | 第29-30页 |
3.1.5 金融监管法制不健全 | 第30-31页 |
3.2 银行因素 | 第31-32页 |
3.2.1 受人员素质水平制约 | 第31页 |
3.2.2 内控机制不完善 | 第31-32页 |
3.3 企业因素 | 第32-35页 |
3.3.1 借款主体风险意识薄弱、抗风险能力弱 | 第32-33页 |
3.3.2 借款主体信用意识薄弱 | 第33页 |
3.3.3 借款主体行业竞争力偏弱 | 第33-35页 |
第4章 W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不足 | 第35-44页 |
4.1 W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 | 第35-36页 |
4.2 W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原则 | 第36-37页 |
4.2.1 三个坚决原则 | 第36页 |
4.2.2 三大要求 | 第36-37页 |
4.3 W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 第37-41页 |
4.3.1 银行处置 | 第37-39页 |
4.3.2 外部协助 | 第39-41页 |
4.4 不良资产管理及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4.4.1 不良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 第41-42页 |
4.4.2 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低下 | 第42-44页 |
第5章 W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建议 | 第44-53页 |
5.1 加强不良资产的管理及防控 | 第44-46页 |
5.1.1 加强系统建设 | 第44-45页 |
5.1.2 逐步完善内控机制 | 第45页 |
5.1.3 构建高效的风险评估 | 第45页 |
5.1.4 完善信贷风险转移机制 | 第45-46页 |
5.2 提高不良处置的专业性,强调差异化处置 | 第46-48页 |
5.2.1 建设专业化团队 | 第46页 |
5.2.2 多元化处置手段 | 第46-48页 |
5.3 创新处置模式,发挥市场作用 | 第48-52页 |
5.3.1 不良资产证券化 | 第48-50页 |
5.3.2 债转股模式 | 第50-51页 |
5.3.3 “互联网+”模式 | 第51-52页 |
5.4 寻求政府支持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