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基本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页 |
1.5 文章研究的主题和要实现的目标 | 第14页 |
1.6 文章结构 | 第14-16页 |
2 慕课的起源和发展现状 | 第16-23页 |
2.1 慕课的兴起 | 第16-17页 |
2.2 慕课的特点 | 第17-20页 |
2.2.1 资源的免费共享 | 第17页 |
2.2.2 课程的精品化 | 第17-18页 |
2.2.3 学习方式的灵活性 | 第18页 |
2.2.4 学习主体的个性化 | 第18页 |
2.2.5 教学的创新性 | 第18-19页 |
2.2.6 颁发证书,学分认证 | 第19-20页 |
2.3 中外慕课发展现状 | 第20-23页 |
2.3.1 国外慕课发展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2.3.2 中国慕课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2.3.3 中外慕课发展现状对比 | 第22-23页 |
3 慕课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 第23-33页 |
3.1 我国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3.1.1 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较单一 | 第23页 |
3.1.2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缺乏正确认识,教学效果不理想 | 第23页 |
3.1.3 理论与实践脱轨 | 第23-24页 |
3.2 慕课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现状 | 第24-27页 |
3.3 慕课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 | 第27-29页 |
3.3.1 共享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 第27页 |
3.3.2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 第27-28页 |
3.3.3 增强学生的主体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第28-29页 |
3.4 慕课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中的具体问题 | 第29-33页 |
3.4.1 学分认证问题 | 第29-30页 |
3.4.2 课程的共适性问题 | 第30页 |
3.4.3 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 | 第30-31页 |
3.4.4 对教师队伍的考验 | 第31-32页 |
3.4.5 慕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第32-33页 |
4 慕课视域下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 | 第33-43页 |
4.1 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理性定位 | 第33-34页 |
4.2 慕课模式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对策思考 | 第34-43页 |
4.2.1 积极探索慕课学分认证模式 | 第34-35页 |
4.2.2 搭建优质慕课平台,打造精品慕课课程 | 第35-36页 |
4.2.3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创新慕课教学模式 | 第36-39页 |
4.2.4 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让学生满意的高层次教师队伍 | 第39-41页 |
4.2.5 加大资金支持,探索慕课可持续发展模式 | 第41-4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