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变截面连续钢箱梁空气静力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主要符号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钢箱梁发展以及应用 | 第14-16页 |
1.2 风对桥梁的作用 | 第16-17页 |
1.2.1 静力作用 | 第16页 |
1.2.2 动力作用 | 第16-17页 |
1.3 数值风洞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 CFD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2 CFD计算基本原理 | 第23-39页 |
2.1 流体的基本理论 | 第23-25页 |
2.1.1 流体的物理性质 | 第23-24页 |
2.1.2 流体运动的两种描述方法 | 第24-25页 |
2.2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 第25-28页 |
2.2.1 质量守恒方程 | 第25页 |
2.2.2 动量守恒方程 | 第25-26页 |
2.2.3 能量守恒方程 | 第26-27页 |
2.2.4 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 第27-28页 |
2.3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及模型 | 第28-32页 |
2.3.1 直接数值模拟(DNS) | 第28页 |
2.3.2 Reynolds平均法(RANS) | 第28-29页 |
2.3.3 大涡数值模拟 | 第29-30页 |
2.3.4 湍流模型 | 第30-32页 |
2.4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32-36页 |
2.4.1 网格划分 | 第32-34页 |
2.4.2 常用的离散方法 | 第34-36页 |
2.5 FLUENT软件介绍 | 第36-38页 |
2.5.1 FLUENT求解器 | 第36页 |
2.5.2 FLUENT计算流程 | 第36-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连续钢箱梁动力特性计算分析 | 第39-55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9页 |
3.2 动力特性计算基本原理 | 第39-42页 |
3.2.1 振动方程的建立 | 第39-42页 |
3.3 等效质量与等效惯性矩 | 第42-43页 |
3.3.1 等效质量与等效惯性矩的计算 | 第42-43页 |
3.3.2 等效质量及惯性矩在建模中的应用 | 第43页 |
3.4 桥梁结构动力特性计算 | 第43-53页 |
3.4.1 ANSYS分析 | 第43-48页 |
3.4.2 MIDAS CIVIL分析 | 第48-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变截面三分力系数研究 | 第55-73页 |
4.1 三分力系数及识别方法 | 第55-57页 |
4.2 计算域选取与网格划分 | 第57页 |
4.3 网格划分 | 第57-59页 |
4.4 模型计算设置 | 第59页 |
4.5 数值计算结果 | 第59-72页 |
4.5.1 三分力系数计算结果 | 第59-69页 |
4.5.2 流程特性 | 第69-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5 等效风荷载计算 | 第73-93页 |
5.1 等效风荷载计算方法 | 第73-76页 |
5.1.1 阵风荷载法 | 第73-74页 |
5.1.2 阵风荷载因子法 | 第74-75页 |
5.1.3 等效静荷载分布法 | 第75页 |
5.1.4 等效均布静荷载法 | 第75-76页 |
5.2 等效风荷载计算的基本理论 | 第76-80页 |
5.2.1 平均风荷载 | 第76页 |
5.2.2 背景风荷载 | 第76-78页 |
5.2.3 惯性风荷载 | 第78-80页 |
5.3 等效风荷载计算结果 | 第80-86页 |
5.3.1 平均风荷载计算 | 第80-81页 |
5.3.2 最大单悬臂状态 | 第81-85页 |
5.3.3 最大双悬臂状态 | 第85-86页 |
5.4 各响应计算 | 第86-91页 |
5.4.1 成桥状态响应计算 | 第86-90页 |
5.4.2 最大单悬臂状态下各响应计算 | 第90页 |
5.4.3 最大双悬臂状态下各响应计算 | 第90-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6 结语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93页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93-94页 |
6.3 展望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附录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