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喀斯特人工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森林凋落物及其研究进展第11-23页
   ·森林凋落物研究综述第11-20页
     ·基本概念第11页
     ·研究内容第11-20页
   ·凋落物分解研究展望第20-2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研究地点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3-26页
   ·样地概况第23-24页
   ·样地设置第2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4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三章 不同类型人工林凋落物凋落动态第26-31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29页
     ·凋落物层蓄积量和年凋落量第27页
     ·凋落量月动态变化第27-28页
     ·凋落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第28-29页
   ·结论与讨论第29-31页
第四章 不同类型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动态与养分特征第31-42页
   ·研究方法第31-32页
     ·凋落叶分解速率测定第31页
     ·养分含量测定第31页
     ·数据处理第31-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凋落叶分解速率第32-34页
     ·凋落叶养分变化第34-37页
     ·凋落叶养分元素归还率第37-38页
     ·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值及C/P值变化第38-39页
   ·结论与讨论第39-42页
     ·凋落叶分解速率第39-40页
     ·凋落叶养分释放第40-42页
第五章 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第42-48页
   ·研究方法第42-43页
     ·凋落物含水量第42页
     ·凋落物最大持水率第42-43页
     ·凋落物持水速率第43页
     ·凋落物相对自由水面蒸发率第43页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第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7页
     ·持水量与持水率第43-45页
     ·吸水速率第45页
     ·相对自由水面蒸发率第45-46页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持水量第46-47页
   ·结论与讨论第47-48页
第六章 凋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48-61页
   ·研究方法第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58页
     ·土壤体积密度和孔隙组成第48-49页
     ·土壤水分特性第49-50页
     ·对土壤pH值第50-51页
     ·土壤氮元素含量第51-55页
     ·土壤全磷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第55-57页
     ·土壤速效K含量第57-58页
   ·结论与讨论第58-61页
     ·凋落物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58-59页
     ·凋落物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第59-61页
第七章 凋落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61-72页
   ·研究方法第61页
   ·结果与分析第61-68页
     ·蔗糖酶第61-62页
     ·脲酶第62-63页
     ·多酚氧化酶第63-64页
     ·过氧化氢酶第64-65页
     ·酸性磷酸酶第65-66页
     ·碱性磷酸酶第66-68页
   ·不同人工林土壤肥力评价第68-70页
   ·结论与讨论第70-72页
第八章 凋落物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第72-77页
   ·研究方法第72-73页
   ·结果与分析第73-76页
     ·不同人工林地表凋落物累积量及其C/N值的影响第73页
     ·不同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可溶性碳含量变化第73-75页
     ·凋落物积累量与表层土壤有机碳、土壤可溶性碳含量的相关分析第75-76页
   ·结论第76-77页
第九章 不同类型人工林生态恢复效应评价第77-84页
   ·研究方法第77-78页
     ·植物多样性及数量特征调查第77页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第77-78页
     ·数据处理第78页
   ·结果与分析第78-83页
     ·不同类型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效应的差异第78页
     ·生态系统恢复变量和主导效应变量分析第78-82页
     ·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效应第83页
     ·生态恢复变量的关系第83页
     ·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第83-84页
第十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第84-87页
   ·主要结论第84-85页
   ·讨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7页
详细摘要第97-99页
Abstract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雪灾对武夷山毛竹和黄山松林土壤碳氮的影响
下一篇: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