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图表清单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典型乳状液体成分含量测量的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胶乳中干胶含量测量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牛奶中脂肪含量测量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常用测量方法的不足 | 第15页 |
| ·光电测量技术在物质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测量原理 | 第18-27页 |
| ·光谱测量原理 | 第18-21页 |
| ·分子与光谱 | 第18页 |
| ·物质成分含量透射光谱测量原理 | 第18-20页 |
| ·物质成分含量漫反射光谱测量原理 | 第20-21页 |
| ·间接测量中的定标与预测 | 第21-25页 |
| ·一元线性回归法 | 第22-23页 |
| ·多元线性回归法 | 第23页 |
| ·偏最小二乘法(PLS) | 第23-24页 |
| ·人工神经网络法 | 第24-25页 |
| ·影响漫反射光谱测量的一些因素 | 第25-26页 |
| ·定标样品数目与样品属性 | 第25页 |
| ·仪器及环境因素 | 第25页 |
| ·数学模型和测量波长的选择 | 第25-26页 |
| ·测量器件的选择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测量系统设计 | 第27-38页 |
| ·测量系统的结构 | 第27页 |
| ·数学建模方法 | 第27-28页 |
| ·系统的硬件组成与设计 | 第28-32页 |
| ·环状光电系统 | 第28-30页 |
| ·基于TEC 的样品恒温控制 | 第30页 |
| ·前置放大模块设计 | 第30-31页 |
| ·A/D 转化模块设计 | 第31页 |
| ·微控制器模块及显示模块的设计 | 第31-32页 |
| ·参考信号设计 | 第32-34页 |
| ·参考信号的感光模块设计 | 第32-33页 |
| ·二级放大模块设计 | 第33-34页 |
| ·信号处理流程 | 第34-37页 |
| ·系统中数字滤波设计 | 第34-36页 |
| ·系统中定标方程的计算 | 第36-37页 |
| ·定标方程的建立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基于TEC 的样品温控系统设计 | 第38-47页 |
| ·TEC 的工作原理及优点 | 第38页 |
| ·系统中 TEC 温控的基本设计 | 第38-40页 |
| ·TEC 和温度传感器的若干参数 | 第38-39页 |
| ·TEC 驱动器LMD18200 的设计 | 第39-40页 |
|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波设计 | 第40页 |
| ·TEC 模糊温控设计 | 第40-42页 |
| ·模糊隶属函数及论域 | 第40-41页 |
| ·模糊决策表 | 第41-42页 |
| ·样品温度模糊控制的实现 | 第42页 |
| ·模糊控制汇编程序设计 | 第42-44页 |
| ·模糊控制设计总流程 | 第42-43页 |
| ·模糊控制子程序设计 | 第43-44页 |
| ·温控实验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天然浓缩胶乳和牛奶成分测量实验及分析 | 第47-57页 |
| ·系统所需环境参数和样品属性 | 第47-48页 |
| ·不同温度下样品的输出特性 | 第48-49页 |
| ·五个样品温度下的数学建模 | 第49-55页 |
| ·实验结论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