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6页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4-16页
第一章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概述第16-25页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涵义第16-18页
        一、农民工界定第16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涵义第16-17页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第17-18页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第18-19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第18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第18-19页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第19-22页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第19-20页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0-21页
        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21-22页
    第四节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第22-24页
        一、有利于建设现代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第22-23页
        二、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第23页
        三、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促进其自身健康全面发展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5-34页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第25-28页
        一、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发挥不够好第25-26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第26页
        三、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氛围不佳第26-27页
        四、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有效性不强第27-28页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8-33页
        一、户籍制度层面的障碍第29页
        二、社会相关机构的不健全第29-30页
        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第30-32页
        四、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第32页
        五、个人自身因素的制约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第34-47页
    第一节 发挥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多重主体的作用第34-36页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第34-35页
        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第35页
        三、发挥群团组织的协同作用第35-36页
        四、发挥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作用第36页
    第二节 优化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第36-40页
        一、政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37-38页
        二、企业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第38页
        三、社区和组织建立美好的生活环境第38-39页
        四、大众传媒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第39-40页
        五、家庭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第40页
    第三节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40-42页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40-41页
        二、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第41-42页
        三、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第42页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第42页
    第四节 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第42-45页
        一、坚持理论灌输法,培养新生代农民工正确的的“三观”第43页
        二、坚持实践锻炼法,引导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第43页
        三、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鼓舞新生代农民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第43-44页
        四、采用心理咨询的方法,解答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第44页
        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时间教育,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路径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注释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致谢第55-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道德建设研究
下一篇:彭湃的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及其当代启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