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悬索桥论文

独柱塔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响应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页
    1.2 悬索桥及桥梁结构震害第9-12页
        1.2.1 悬索桥第9-10页
        1.2.2 桥梁结构震害第10-12页
    1.3 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简介第12-16页
        1.3.1 国外自锚式悬索桥第13-14页
        1.3.2 国内自锚式悬索桥第14-16页
    1.4 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响应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2 独柱塔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第20-36页
    2.1 概述第20页
    2.2 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方法第20-21页
    2.3 江心洲大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1-25页
        2.3.1 工程概况第21-23页
        2.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3-25页
    2.4 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第25-32页
        2.4.1 吊索竖向分力的确定第26-28页
        2.4.2 主缆空间线形的确定第28-32页
    2.5 合理成桥状态结构受力分析第32-35页
        2.5.1 合理成桥状态恒载分析第32-33页
        2.5.2 合理成桥状态活载分析第33-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独柱塔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及参数影响分析第36-52页
    3.1 概述第36页
    3.2 江心洲大桥动力特性分析第36-41页
    3.3 结构参数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第41-49页
        3.3.1 上部恒载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42-43页
        3.3.2 加劲梁刚度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43-45页
        3.3.3 桥塔刚度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45-47页
        3.3.4 桩基直径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47-48页
        3.3.5 主缆抗拉刚度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48-49页
    3.4 桩-土相互作用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第49-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独柱塔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反应谱作用分析第52-71页
    4.1 概述第52页
    4.2 反应谱分析基本原理第52-55页
        4.2.1 单振型反应谱法第52-53页
        4.2.2 多振型反应谱法第53-54页
        4.2.3 反应谱组合第54-55页
    4.3 反应谱函数的确定第55-57页
    4.4 江心洲大桥地震响应反应谱分析结果第57-68页
        4.4.1 纵桥向地震动输入第57-59页
        4.4.2 横桥向地震动输入第59-60页
        4.4.3 竖向地震动输入第60-62页
        4.4.4 纵桥向+竖向地震动输入第62-64页
        4.4.5 横桥向+竖向地震动输入第64-66页
        4.4.6 缆索系统地震响应分析第66-68页
    4.5 桩-土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第68-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5 独柱塔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第71-90页
    5.1 概述第71页
    5.2 时程分析法基本原理第71-74页
        5.2.1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运动方程第71-72页
        5.2.2 阻尼矩阵的确定第72-73页
        5.2.3 动力方程求解方法第73-74页
    5.3 地震动输入第74-75页
    5.4 江心洲大桥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结果第75-82页
        5.4.1 纵桥向+竖向地震动输入第76-78页
        5.4.2 横桥向+竖向地震动输入第78-82页
        5.4.3 反应谱结果与时程结果比较第82页
    5.5 桩-土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时程响应的影响第82-88页
        5.5.1 纵桥向+竖向地震动输入第83-85页
        5.5.2 横桥向+竖向地震动输入第85-88页
    5.6 本章小结第88-9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6.1 结论第90-91页
    6.2 展望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附录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用碳纤维筋的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防治技术研究
下一篇:高速公路路堤边坡多目标优化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