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分析与数值模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深基坑工程概述第9-13页
        1.2.1 深基坑工程内容第9-10页
        1.2.2 深基坑工程的特点第10-12页
        1.2.3 深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类型第12-13页
    1.3 贵州地区土岩组合深基坑支护形式第13-14页
    1.4 桩锚组合支护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基坑边坡稳定性与支护结构受力分析第17-31页
    2.1 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第17-21页
        2.1.1 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第17-18页
        2.1.2 基坑变形分析第18-20页
        2.1.3 引起基坑变形的因素第20-21页
        2.1.4 基坑变形的控制第21页
    2.2 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岩土侧压力计算模式第21-26页
    2.3 深基坑桩锚组合支护结构工作机理第26-28页
        2.3.1 桩锚支护体系的构成第26-27页
        2.3.2 桩锚组合体系的工作机理第27-28页
    2.4 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稳定性分析第28-30页
        2.4.1 排桩的破坏第28-29页
        2.4.2 锚固体系破坏第29-30页
        2.4.3 其他破坏第30页
        2.4.4 桩锚组合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第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内力计算第31-61页
    3.1 锚索排桩支护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第31-43页
        3.1.1 预应力锚索排桩支护结构内力计算基本假定第31页
        3.1.2 锚索拉力计算[35][36][37][38][39][40][41]第31-36页
        3.1.3 受荷段内力及变位[35][37][38][42]第36-38页
        3.1.4 嵌固段的内力及位移[35][37][38][42]第38-43页
    3.2 工程概况第43-49页
        3.2.1 工程背景第43-44页
        3.2.2 地形地貌及环境特征第44页
        3.2.3 基坑边坡分段情况第44-45页
        3.2.4 场地内地层构造与地层分布情况第45-46页
        3.2.5 场地的水文地质特征第46页
        3.2.6 基坑边坡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第46-47页
        3.2.7 支护体系概述第47-49页
    3.3 桩锚支护结构内力计算结果第49-60页
        3.3.1 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第49-52页
        3.3.2 支护结构侧压力计算第52-54页
        3.3.3 锚索拉力与位移计算第54-56页
        3.3.4 受荷段桩身内力计算第56-58页
        3.3.5 锚固段桩身内力计算第58-60页
    3.4 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基于实测数据的桩锚支护结构变形分析及预测第61-76页
    4.1 深基坑工程监测的重要性和时效性第61页
    4.2 现场监控测点布置概况第61-62页
    4.3 深基坑工程监测内容第62-63页
    4.4 基坑监测变形值控制指标第63页
    4.5 基坑施工阶段划分第63-64页
    4.6 实测数据分析第64-67页
        4.6.1 南侧监测结果第64-65页
        4.6.2 北侧监测结果第65-66页
        4.6.3 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分析第66页
        4.6.4 监测结果分析第66-67页
    4.7 实测数据的拟合分析第67-69页
        4.7.1 非线性模型最小二乘法估计第67-68页
        4.7.2 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拟合第68-69页
        4.7.3 支护桩顶部竖向位移拟合第69页
    4.8 基于灰色理论的桩锚支护结构桩顶变形预测分析第69-74页
        4.8.1 灰色预测的原理第69-70页
        4.8.2 GM(1.1)模型的建立第70-71页
        4.8.3 改进GM(1.1)模型的建立第71页
        4.8.4 GM(1.1)模型的精度检验第71-74页
    4.9 通过实时监测实现信息化施工第74页
    4.10 小结第74-76页
第5章 桩锚支护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第76-95页
    5.1 有限元理论概述第76页
    5.2 Midas GTS NX介绍第76-77页
    5.3 主要选取的单元第77-83页
    5.4 模型的建立第83-85页
        5.4.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第83-85页
        5.4.2 参数选取第85页
    5.5 桩锚支护结构施工过程分析第85-92页
        5.5.1 施工过程支护结构变形分析第86-89页
        5.5.2 施工过程支护结构受力分析第89-92页
    5.6 对比分析第92-94页
    5.7 小结第94-9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6.1 结论第95-96页
    6.2 展望及建议第96-97页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目录第97-99页
致谢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性能的双柱式桥墩地震易损性及其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下一篇:独柱塔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