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身份边缘化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的背景、原因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对于农民工研究的阶段划分 | 第11页 |
·关于农民工身份的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研究 | 第12-13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农民工身份的“双重边缘化”现实 | 第15-22页 |
·脱离农村的尴尬:被农村边缘化 | 第16-18页 |
·职业特征的“非农化” | 第16页 |
·生活方式的变更 | 第16-17页 |
·思想观念的改变 | 第17-18页 |
·难以融入城市的尴尬:被城市边缘化 | 第18-22页 |
·农民身份导致的“非城里人” | 第19-20页 |
·从业方面的边缘化 | 第20-21页 |
·社会交往的边缘化:“城中村”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制度化区隔与农民工身份的边缘化 | 第22-41页 |
·就业制度的区隔 | 第22-27页 |
·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特征 | 第22-24页 |
·农民工的就业特征 | 第24-26页 |
·现有就业体制对农民工的排斥 | 第26-27页 |
·教育制度的区隔 | 第27-35页 |
·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状况 | 第27-29页 |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尴尬 | 第29-34页 |
·教育制度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排斥 | 第34-35页 |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 | 第35-41页 |
·现有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 第35-37页 |
·现有体制问题的根源分析 | 第37-38页 |
·农民工的福利与权益的保障 | 第38-41页 |
第四章 非制度因素与农民工身份的边缘化 | 第41-48页 |
·资源性配置的缺失 | 第41-45页 |
·自身素质的不足 | 第41-42页 |
·社会关系资源的不足 | 第42-43页 |
·公共资源配置对农民工群体的排斥 | 第43-45页 |
·情感认知与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 第45-48页 |
·边缘化特征与敌对意识的形成 | 第45-46页 |
·自我身份认同与主动边缘化 | 第46-48页 |
第五章 边缘化特征与农民工身份边缘化的再生产 | 第48-56页 |
·边缘化与自我封闭对农民工群体地位的影响 | 第48-50页 |
·边缘化导致农民工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贫乏 | 第48-49页 |
·自我封闭导致农民工心理上对城市的不认同 | 第49页 |
·农民工身份与社会地位的固化 | 第49-50页 |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身份与地位的边缘化 | 第50-56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 第51-52页 |
·社区认同 | 第52-54页 |
·乡土认同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