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阿什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现状 | 第19-23页 |
2.1 农业面源污染及排污权交易状况 | 第19-21页 |
2.1.1 农业面源污染状况 | 第19-20页 |
2.1.2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状况 | 第20-21页 |
2.2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2.2.1 排污交易初始权界定混乱 | 第21页 |
2.2.2 排污权交易市场不完善 | 第21-22页 |
2.2.3 缺乏必要的监控及监测手段 | 第22页 |
2.2.4 农户排污权交易意识淡薄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阿什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初始分配 | 第23-38页 |
3.1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总量和污染物确定 | 第23-31页 |
3.1.1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量测算 | 第23-27页 |
3.1.2 农业面源污染“EKC”模型构建 | 第27-28页 |
3.1.3 基于“EKC”的结果分析及污染物确定 | 第28-31页 |
3.2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初始分配方法 | 第31-37页 |
3.2.1 初始排污权界定 | 第31-32页 |
3.2.2 排污权初始分配AHP模型构建 | 第32-35页 |
3.2.3 基于AHP模型的分配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阿什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实施方案设计 | 第38-46页 |
4.1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目标和原则 | 第38-39页 |
4.2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要素 | 第39-40页 |
4.2.1 排污权交易主体要素 | 第39页 |
4.2.2 排污权交易客体要素 | 第39-40页 |
4.3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模式 | 第40页 |
4.3.1 农户组织之间有偿交易 | 第40页 |
4.3.2 农户个体之间有偿交易 | 第40页 |
4.3.3 农户与政府环保部门有偿交易 | 第40页 |
4.4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程序 | 第40-44页 |
4.4.1 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程序 | 第40-42页 |
4.4.2 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程序 | 第42-44页 |
4.5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技术数据信息系统 | 第44-45页 |
4.5.1 技术支持系统 | 第44页 |
4.5.2 数据信息系统 | 第44-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阿什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保障措施 | 第46-51页 |
5.1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监管 | 第46-48页 |
5.1.1 政府监管 | 第46-47页 |
5.1.2 公众监督 | 第47-48页 |
5.2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激励 | 第48-49页 |
5.2.1 政府对排污权交易给予政策支持 | 第48页 |
5.2.2 运用税收激励排污权交易 | 第48-49页 |
5.2.3 资金、技术支持排污权交易 | 第49页 |
5.3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跟踪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