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金融交易产品影子价格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第16-17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6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碳金融 | 第17页 |
2.1.2 碳金融交易产品 | 第17页 |
2.1.3 影子价格 | 第17-18页 |
2.1.4 碳金融交易产品影子价格 | 第18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2.2.1 边际生产力理论 | 第18-20页 |
2.2.2 市场均衡理论 | 第20-23页 |
3 我国碳金融交易产品的发展现状 | 第23-28页 |
3.1 我国碳金融交易产品的类型 | 第23-25页 |
3.1.1 碳金融交易基础产品 | 第23-25页 |
3.1.2 碳金融交易衍生产品 | 第25页 |
3.2 我国碳金融交易产品的交易情况 | 第25-28页 |
3.2.1 交易量和交易额 | 第25-26页 |
3.2.2 交易价格 | 第26-28页 |
4 我国碳金融交易产品影子价格的影响因素 | 第28-34页 |
4.1 产业结构 | 第28页 |
4.2 经济发展规模 | 第28-30页 |
4.3 能源消费结构 | 第30-31页 |
4.4 技术发展水平 | 第31-32页 |
4.5 城镇化水平 | 第32页 |
4.6 固定资产投资 | 第32-34页 |
5 我国碳金融交易产品影子价格的测算 | 第34-47页 |
5.1 理论模型 | 第34-37页 |
5.1.1 模型选择 | 第34页 |
5.1.2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 第34-35页 |
5.1.3 变量选取 | 第35-36页 |
5.1.4 模型推理 | 第36-37页 |
5.2 数据来源及分析 | 第37-42页 |
5.2.1 数据来源 | 第37-39页 |
5.2.2 实证分析 | 第39-42页 |
5.3 我国碳金融交易产品影子价格的计算 | 第42-47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47-51页 |
6.1 结论 | 第47-48页 |
6.1.1 第二产业的减排压力大 | 第47-48页 |
6.1.2 试点地区价格差异较大 | 第48页 |
6.2 建议 | 第48-51页 |
6.2.1 制定地区差异化的减排目标 | 第49页 |
6.2.2 建立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 | 第49-50页 |
6.2.3 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投入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