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机器辅助技术论文

基于调和映射的曲面离散化映射方法和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应用领域第14-18页
        1.2.1 曲面参数化第14-16页
        1.2.2 纹理贴图第16页
        1.2.3 曲面注册第16页
        1.2.4 几何变形第16-17页
        1.2.5 流形样条第17页
        1.2.6 医学图像第17-18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1页
        1.3.1 新的保形映射算法第18-19页
        1.3.2 改进保面积映射方法第19-20页
        1.3.3 改进双曲调和映射方法第20-21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21-23页
第二章 预备知识第23-53页
    2.1 流形第23页
    2.2 黎曼度量第23-24页
    2.3 曲面离散化表示第24-26页
    2.4 半边数据结构第26-27页
    2.5 数据存储格式简介第27-28页
        2.5.1 obj格式文件第27-28页
        2.5.2 m文件格式第28页
    2.6 纹理贴图及法线贴图简介第28-32页
        2.6.1 纹理贴图简介第29-30页
        2.6.2 法线贴图简介第30-32页
    2.7 计算几何常用算法第32-42页
        2.7.1 切割图第32-34页
        2.7.2 基本域第34页
        2.7.3 基本群第34-36页
        2.7.4 万有覆盖空间第36页
        2.7.5 网格细分第36-38页
        2.7.6 网格简化第38-39页
        2.7.7 余切边权重第39-40页
        2.7.8 Power Diagram第40-41页
        2.7.9 Erickson的算法第41-42页
    2.8 两种经典保形映射算法第42-51页
        2.8.1 全纯1-形式第43-44页
        2.8.2 里奇流方法第44-51页
            2.8.2.1 里奇流理论基础第44-48页
            2.8.2.2 里奇流算法描述第48-51页
    2.9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基于调和能量下降的保形映射第53-85页
    3.1 保形映射的简介第53-54页
    3.2 相关工作第54-57页
    3.3 调和映射技术简介第57-64页
        3.3.1 调和映射理论基础第58-61页
        3.3.2 调和映射算法第61-63页
        3.3.3 调和映射实验结果第63-64页
    3.4 基于非线性扩散方法的保形映射第64-83页
        3.4.1 调和映射与共形因子第64-67页
        3.4.2 分段线性函数空间第67页
        3.4.3 非线性扩散算法第67-68页
        3.4.4 推广到高亏格曲面的情况第68-71页
        3.4.5 非线性扩散算法实验结果第71-72页
        3.4.6 保形映射与调和映射的对比第72-74页
        3.4.7 基于非线性扩散保形映射的应用第74-79页
            3.4.7.1 保形参数化第74页
            3.4.7.2 保形纹理映射第74-76页
            3.4.7.3 曲面注册第76-79页
        3.4.8 非线性扩散算法结果评估第79-81页
        3.4.9 与三种经典保形映射算法的对比第81-83页
    3.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四章 保面积映射的改进及其应用第85-109页
    4.1 相关工作第86-87页
    4.2 最优传输映射理论第87-92页
        4.2.1 基本理论第87-88页
        4.2.2 半离散的最优传输理论第88-92页
    4.3 改进的保面积映射算法第92-96页
    4.4 保面积映射的优势第96-97页
    4.5 测度驱动映射第97-99页
    4.6 保面积映射的应用-法线贴图第99-106页
        4.6.1 保面积参数化法线贴图实验结果第99-101页
        4.6.2 基于保面积参数化法线贴图的优势第101-104页
        4.6.3 法线设计第104-106页
    4.7 运行时间第106-107页
    4.8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五章 双曲调和映射的改进及其应用第109-119页
    5.1 双曲调和理论基础第109-112页
    5.2 改进的双曲调和算法第112-115页
        5.2.1 双曲调和的初始映射第114-115页
        5.2.2 双曲调和的非线性热流第115页
    5.3 双曲调和映射的应用第115-116页
    5.4 本章小结第116-11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9-123页
    6.1 结论第119-120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120-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成果目录第137-139页
附录B 部分算法源代码第139-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导量子比特与绝热捷径中几何相位及功的研究
下一篇:多路信息瓶颈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