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1 Bt蛋白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 | 第9页 |
1.2 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2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2.1 转基因水稻的发展现状 | 第10页 |
2.2 抗虫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特性研究 | 第10-11页 |
2.3 转基因水稻的非预期效应研究 | 第11-12页 |
2.4 杂交水稻的配合力研究 | 第12页 |
3 抗虫基因的时空表达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4 ELISA检测法的相关研究 | 第13页 |
5 侧翼序列的分离方法 | 第13-14页 |
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转Bt基因水稻的配合力分析 | 第15-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1.2 试剂 | 第15页 |
1.3 试验设计 | 第15页 |
1.4 分子标记辅助检测 | 第15-16页 |
1.5 免疫金试纸条转基因植株Bt蛋白定性检测 | 第16页 |
1.6 配合力效应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6页 |
1.7 性状考察 | 第1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6-21页 |
2.1 分子标记检测结果 | 第16-17页 |
2.2 免疫金标速测卡检测结果 | 第17页 |
2.3 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17页 |
2.4 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17-18页 |
2.5 F1配组后代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18-20页 |
2.6 基因型方差贡献率估算 | 第20-21页 |
2.7 组合的品质性状检测 | 第2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转Bt基因水稻的时空表达分析 | 第23-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1.3 real-time PCR检测cry1C、cry2A的基因表达 | 第23-24页 |
1.4 ELISA检测Bt蛋白表达 | 第24页 |
1.5 室内抗虫试验的螟虫致死观察 | 第24-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2.0 不同生育时期cry1C、cry2A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25-27页 |
2.1 不同组织cry1C、cry2A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27-30页 |
2.2 基因表达与Bt蛋白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1页 |
2.3 螟虫致死率分析与螟虫抗性初步评价 | 第31-33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转Bt基因水稻的非预期效应初步探究 | 第34-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1.2 试验仪器 | 第34页 |
1.3 试验设计 | 第34-35页 |
1.4 反向PCR扩增侧翼序列及序列分析 | 第35页 |
1.5 SSR引物的多态性PCR遗传背景分析 | 第35页 |
1.6 real-time PCR检测靶基因和侧翼基因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35-37页 |
1.7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测定和农艺性状考察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2.1 cry1C、cry2A侧翼序列的扩增与测序比对结果 | 第37-38页 |
2.2 转基因恢复系与轮回亲本的全基因组背景分析 | 第38-40页 |
2.3 cry1C、cry2A及其侧翼基因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40-42页 |
2.4 植物色素含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显著性分析 | 第42-43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