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基于乡愁景观载体的田园综合体景观空间营造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1章 绪论第17-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1.1 新型城乡发展观第17页
        1.1.2 “乡愁”守望观第17页
        1.1.3 乡村旅游热潮第17-18页
        1.1.4 “田园综合体”——田园乡愁的新型承载体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28页
        1.2.1 乡愁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9-23页
        1.2.2 田园综合体国内外相关研究第23-27页
        1.2.3 小结第27-28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8页
        1.3.1 研究目的第28页
        1.3.2 研究意义第28页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28-31页
        1.4.1 研究方法第28-30页
        1.4.2 研究框架第30-31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概述第31-42页
    2.1 相关理论第31-34页
        2.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31-32页
        2.1.2 景观意象理论第32-33页
        2.1.3 景观符号学理论第33-34页
    2.2 田园综合体第34-38页
        2.2.1 田园综合体概念及内涵第34-36页
        2.2.2 田园综合体特征第36页
        2.2.3 田园综合体产业模式第36-37页
        2.2.4 目前国内外主要田园体验类型及案例研究第37-38页
    2.3 乡愁与乡愁体验第38-41页
        2.3.1 乡愁内涵解析第38-40页
        2.3.2 乡愁的形成与延续第40页
        2.3.3 乡愁体验第40-41页
        2.3.4 乡愁体验与传统体验的区别第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乡愁景观载体元素与系统第42-56页
    3.1 乡愁景观载体系统建构思路第42-43页
    3.2 乡愁景观载体元素提取途径与内容第43-51页
        3.2.1 田园古诗词中的乡愁景观载体元素第43-45页
        3.2.2 田园山水画中的乡愁景观载体元素第45-46页
        3.2.3 记录片中的乡愁景观载体元素第46-48页
        3.2.4 调查问卷中的乡愁景观载体元素第48-51页
    3.3 乡愁景观载体系统建构与元素类型第51-55页
        3.3.1 乡愁景观载体系统建构第51-53页
        3.3.2 乡愁景观载体元素类型第53-54页
        3.3.3 乡愁景观载体系统偏重分析第54-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乡愁景观载体的表达第56-80页
    4.1 乡愁景观载体表达模式第56-67页
        4.1.1 物态乡愁景观载体表达模式第57-59页
        4.1.2 非物态乡愁景观载体表达模式第59-67页
    4.2 乡愁景观载体表达路径第67-68页
    4.3 乡愁景观载体表达手法第68-78页
        4.3.1 乡愁景观载体元素“符号化”表达第68-71页
        4.3.2 乡愁景观载体元素“场景化”表达第71-74页
        4.3.3 乡愁景观载体元素“意象化”表达第74-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基于乡愁景观载体的田园综合体景观空间营造策略第80-109页
    5.1 营造原则第80-83页
        5.1.1 地域性原则第80-81页
        5.1.2 原真性原则第81页
        5.1.3 功能性原则第81-82页
        5.1.4 体验性原则第82-83页
    5.2 田园综合体景观空间营造思路体系第83-84页
    5.3 田园综合体景观空间类型第84-85页
        5.3.1 自然山水空间第85页
        5.3.2 诗意田园空间第85页
        5.3.3 悠然乡居空间第85页
    5.4 自然山水空间营造策略与方法第85-92页
        5.4.1 乡愁景观载体“符号化”表达第85-87页
        5.4.2 乡愁景观载体“场景化”表达第87-90页
        5.4.3 乡愁景观载体“意象化”表达第90-92页
    5.5 诗意田园空间营造策略与方法第92-99页
        5.5.1 乡愁景观载体“符号化”表达第92-94页
        5.5.2 乡愁景观载体“场景化”表达第94-97页
        5.5.3 乡愁景观载体“意象化”表达第97-99页
    5.6 悠然乡居空间营造策略与方法第99-107页
        5.6.1 乡愁景观载体“符号化”表达第99-101页
        5.6.2 乡愁景观载体“场景化”表达第101-105页
        5.6.3 乡愁景观载体“意象化”表达第105-107页
    5.7 田园综合体景观空间综合营造策略第107-108页
        5.7.1 以空间结构的延续编织乡愁脉络第107页
        5.7.2 以地域文脉的传承凸显乡愁主题第107页
        5.7.3 以环境色彩的统一烘托乡愁氛围第107-108页
    5.8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9-111页
    6.1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第109-110页
        6.1.1 研究成果第109页
        6.1.2 研究创新点第109-110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10-111页
        6.2.1 研究不足第110页
        6.2.2 研究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4页
附录1:田园古诗词乡愁景观载体元素提炼表第114-121页
附录2:乡愁景观载体元素调查问卷第121-12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环巢湖地区乡村空间演变研究
下一篇:老城区城市设计导则编制与实施策略研究--以合肥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