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2.1 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因素 | 第10-12页 |
1.2.2 大股东“掏空”的方式 | 第12-13页 |
1.2.3 大股东“掏空”的影响与防范 | 第13-15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1.3 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2.1 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大股东的界定 | 第18页 |
2.1.2 “掏空”行为的界定 | 第18-19页 |
2.2 大股东“掏空”的主要手段 | 第19-20页 |
2.2.1 利用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及资金占用转移资产 | 第19页 |
2.2.2 通过上市公司名义进行关联担保 | 第19页 |
2.2.3 利用股权质押、减持套现牟利 | 第19-20页 |
2.3 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3.2 控制权理论 | 第21页 |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华泽钴镍大股东“掏空”行为 | 第23-30页 |
3.1 华泽钴镍基本情况介绍 | 第23-24页 |
3.2 华泽钴镍“掏空”事件情况介绍 | 第24-25页 |
3.3 大股东“掏空”华泽钴镍的手段 | 第25-30页 |
3.3.1 资金占用 | 第25-27页 |
3.3.2 关联担保 | 第27-28页 |
3.3.3 利用内幕交易操纵股价 | 第28-30页 |
第4章 华泽钴镍大股东“掏空”影响及原因分析 | 第30-47页 |
4.1 “掏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 | 第30-39页 |
4.1.1 企业财务绩效下滑 | 第30-37页 |
4.1.2 影响了上市公司再融资 | 第37页 |
4.1.3 损害企业形象与公司价值 | 第37-39页 |
4.2 “掏空”对中小股东的影响分析 | 第39-41页 |
4.3 大股东“掏空”华泽钴镍的原因分析 | 第41-47页 |
4.3.1 大股东“一股独大” | 第41-42页 |
4.3.2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 第42-45页 |
4.3.3 大股东与关联方间关系错杂 | 第45-46页 |
4.3.4 大股东股权大量质押 | 第46-47页 |
第5章 防范华泽钴镍大股东“掏空”的建议 | 第47-53页 |
5.1 优化华泽钴镍股权结构 | 第47-48页 |
5.1.1 引入机构投资者 | 第47页 |
5.1.2 引入战略投资者 | 第47-48页 |
5.2 完善华泽钴镍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8-50页 |
5.2.1 优化治理层成员筛选机制 | 第48-49页 |
5.2.2 优化公司治理层结构 | 第49页 |
5.2.3 健全股东大会的组成 | 第49-50页 |
5.3 建立内部审查监管机制 | 第50-53页 |
5.3.1 建立内部关联方交易审查监管机制 | 第50-51页 |
5.3.2 建立内部股东质押审查监管机制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