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内蒙古阿拉善盟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3 研究述评第12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2-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阿拉善盟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第15-24页
    2.1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概况第15-16页
        2.1.1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和类型第15页
        2.1.2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第15-16页
    2.2 阿拉善盟基本情况第16-21页
        2.2.1 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动植物资源情况第17-18页
        2.2.2 阿拉善盟经济情况第18-21页
    2.3 阿拉善盟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第21-22页
        2.3.1 发展概况第22页
        2.3.2 经营范围第22页
        2.3.3 发展水平第22页
    2.4 政策支持第22-24页
        2.4.1 政府支持政策第22-23页
        2.4.2 税收优惠政策第23-24页
第三章 阿拉善盟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第24-29页
    3.1 阿拉善盟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分析第24-25页
        3.1.1 生长环境发展优势第24页
        3.1.2 人力资源优势第24页
        3.1.3 经济发展优势第24页
        3.1.4 政策支持优势第24-25页
        3.1.5 科研优势第25页
        3.1.6 对外宣传优势第25页
    3.2 阿拉善盟农牧民合作社的劣势分析第25-29页
        3.2.1 农牧民对合作社认知不足,缺少科学技术人才第25-26页
        3.2.2 合作社量多质低,运作方式不成熟、不规范第26页
        3.2.3 过于依赖政府扶持帮助,资金少、融资难成为发展瓶颈第26-27页
        3.2.4 政策宣传不到位,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第27页
        3.2.5 办社目的不单纯,存在假、空合作社第27-29页
第四章 阿拉善盟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研究第29-38页
    4.1 政府推动型合作社第29-30页
        4.1.1 合作社发展概况第29页
        4.1.2 合作社经营模式第29-30页
        4.1.3 合作社内部管理第30页
        4.1.4 合作社发展经验第30页
    4.2 龙头带动型合作社第30-32页
        4.2.1 合作社发展概况第30-31页
        4.2.2 合作社经营模式第31页
        4.2.3 合作社内部管理第31-32页
        4.2.4 合作社发展经验第32页
    4.3 自发组建型合作社第32-33页
        4.3.1 合作社发展概况第32页
        4.3.2 合作社经营模式第32页
        4.3.3 合作社内部管理第32-33页
        4.3.4 合作社发展经验第33页
    4.4 农户联合型合作社第33-35页
        4.4.1 合作社发展概况第33页
        4.4.2 合作社经营模式第33-34页
        4.4.3 合作社内部管理第34页
        4.4.4 合作社发展经验第34-35页
    4.5 不同类型合作社的比较第35页
    4.6 阿拉善盟地方特色农牧民专业合作第35-38页
        4.6.1 合作社发展概况第35-36页
        4.6.2 合作社经营模式第36-37页
        4.6.3 合作社发展经验第37-38页
第五章 促进阿拉善盟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第38-42页
    5.1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第38页
    5.2 加快立法,有效促进发展第38页
    5.3 健全制度,规范内部运行第38-39页
    5.4 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第39页
    5.5 进一步优化公共设施和提供服务第39-40页
    5.6 加强合作社内部自身建设第40页
    5.7 结合地方特色发展沙产业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作者简介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代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研究--以彬县产学研示范基地为例
下一篇: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以通辽科尔沁草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