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森林土壤生物学论文

毛红椿天然林群落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特征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毛红椿概述第9-10页
    1.2 丛枝菌根真菌第10-14页
        1.2.1 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系统分类历史与现状第10-13页
        1.2.2 AM真菌在森林演替及濒危植物保护方面的功能第13-14页
    1.3 目的与意义第14-16页
    1.4 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21页
    2.1 研究内容第17页
    2.2 研究方法第17-21页
        2.2.1 样地基本情况第17-18页
        2.2.2 土样采集与处理第18页
        2.2.3 土壤AM真菌孢子分离、鉴定和孢子密度测定第18页
        2.2.4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测定方法第18-19页
        2.2.5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方法第19页
        2.2.6 丛枝菌根真菌菌根侵染率测定第19-20页
        2.2.7 数据分析方法第20-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1-40页
    3.1 毛红椿天然林根际土壤养分特征第21-23页
    3.2 毛红椿天然林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第23-27页
    3.3 毛红椿天然林根际土壤AM真菌分离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第27-33页
    3.4 毛红椿天然林根际土壤AM真菌的多样性水平第33-35页
    3.5 毛红椿自然群落不同植物根系的菌根侵染率第35-37页
    3.6 毛红椿群落与AM真菌关系第37-38页
    3.7 土壤养分、AM真菌物种多样性及侵染的相关性分析第38-40页
4 结论与讨论第40-43页
    4.1 结论第40页
    4.2 讨论第40-42页
        4.2.1 AM真菌物种多样性第40页
        4.2.2 AM真菌与植物种类的关系第40-41页
        4.2.3 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第41页
        4.2.4 AM真菌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第41-42页
        4.2.5 毛红椿天然林与AM真菌的关系第42页
    4.3 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致谢第47-48页
图版-1 植物菌根形态第48-49页
图版-2 分离孢子形态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竹扩张对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下一篇:香菇菌棒不同裂解温度生物质炭对毛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